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2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5-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1.2.1 国外对农业与渔业经济理论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2 国内对农业与渔业经济理论的研究 | 第21-2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3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3.3 研究资料和数据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2.1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 | 第32-33页 |
2.2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2.3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38-39页 |
2.3.1 注重统筹规划 | 第38页 |
2.3.2 注重突出重点与布局 | 第38页 |
2.3.3 注重科技创新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38-39页 |
2.3.4 注重产业化发展 | 第39页 |
2.3.5 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养护 | 第39页 |
2.4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2.4.1 产业投入水平低 | 第39页 |
2.4.2 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 第39-40页 |
2.4.3 渔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0页 |
2.4.4 科技研发与推广支撑服务能力较弱 | 第40页 |
2.4.5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程度低 | 第40页 |
2.4.6 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云南淡水渔业增长的定量分析 | 第42-47页 |
3.1 主要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42-44页 |
3.1.1 水产品产量与养殖产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3.1.2 云南各州市水产品产量对全省总产量的贡献分析 | 第43-44页 |
3.1.3 南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因素分析 | 第44页 |
3.2 南省淡水渔业生产结构的灰色协调分析模型 | 第44-46页 |
3.2.1 各阶段的云南省淡水渔业生产结构的灰色协调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3.2.2 各要素变动的灰色协调分析 | 第46页 |
3.3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的优劣势(SWOT)分析 | 第47-63页 |
4.1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 第47-52页 |
4.1.1 云南区位优势独特 | 第47页 |
4.1.2 当地鱼类品种资源极为丰富 | 第47页 |
4.1.3 水资源与生产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 第47-48页 |
4.1.4 适宜养鱼水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 第48-49页 |
4.1.5 水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 | 第49-50页 |
4.1.6 渔业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 | 第50-51页 |
4.1.7 渔业生产比较利益相对较高 | 第51-52页 |
4.2 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分析 | 第52-57页 |
4.2.1 各级政府对发展渔业还存在错误或低估的认识 | 第52-54页 |
4.2.2 渔业发展的良好政策支撑体系尚未形成 | 第54页 |
4.2.3 渔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 第54页 |
4.2.4 渔业发展面临外部生态压力增大 | 第54页 |
4.2.5 粗放式养殖方式不利于渔业的健康发展 | 第54页 |
4.2.6 水环境局部恶化 | 第54-55页 |
4.2.7 养殖品种结构不太合理 | 第55-56页 |
4.2.8 产业结构层次低 | 第56页 |
4.2.9 政策支撑体系不足 | 第56页 |
4.2.10 投入支撑较弱 | 第56-57页 |
4.2.11 基础设施条件差 | 第57页 |
4.2.12 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能力偏弱 | 第57页 |
4.3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 第57-60页 |
4.3.1 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机遇 | 第57-58页 |
4.3.2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 | 第58页 |
4.3.3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机遇 | 第58-59页 |
4.3.4 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 | 第59页 |
4.3.5 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好的机遇 | 第59-60页 |
4.4 淡水渔业发展的风险分析 | 第60-61页 |
4.4.1 市场风险 | 第60页 |
4.4.2 自然灾害风险 | 第60页 |
4.4.3 质量风险 | 第60-61页 |
4.5 基于SWOT分析基础上的云南淡水渔业发展对策组合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途径、目标预测与对策 | 第63-73页 |
5.1 发展途径 | 第63-66页 |
5.1.1 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63页 |
5.1.2 发展的目标预测 | 第63-65页 |
5.1.3 发展的主要途径 | 第65-6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6-73页 |
5.2.1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支撑 | 第66-67页 |
5.2.2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 第67页 |
5.2.3 推进淡水渔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67-70页 |
5.2.4 建设科研、推广和服务体系 | 第70-71页 |
5.2.5 完善对各级政府的监督检查机制 | 第71页 |
5.2.6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3-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5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