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2-33页 |
一、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 第12-18页 |
(一) 古代文献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记载 | 第12-14页 |
(二)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8页 |
二、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 第18-23页 |
(一) 病原学研究 | 第18-19页 |
(二) 病理机制 | 第19-23页 |
三、导师刘瑞芬教授诊治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学术思想 | 第23-30页 |
(一) 导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3-26页 |
(二) 血瘀兼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 第26-28页 |
(三) 活血补肾法治法探讨 | 第28-30页 |
四、导师前期研究成果及活血补肾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一) 导师前期研究成果 | 第30-31页 |
(二) 活血补肾法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3-5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二) 实验条件 | 第33页 |
(三)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四)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五) 实验器械和材料 | 第34页 |
(六) 实验药物 | 第34-3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一) 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 第35页 |
(二)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5-36页 |
(三) 取材方法 | 第36页 |
(四) 实验检测指标 | 第36页 |
(五) 光镜切片制备方法 | 第36-37页 |
(六) 大鼠子宫组织相关指标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方法 | 第37-38页 |
(七) 大鼠血清中相关指标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八)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相关指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法)检测方法 | 第39-41页 |
(九) 统计方法 | 第41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1-58页 |
(一)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1-42页 |
(二) 各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浓度 | 第42-47页 |
(三)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IκB、ICAM-1、TNF-α的表达情况 | 第47-52页 |
(四)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NF-αmRNA、ICAM-1mRNA的表达情况 | 第52-54页 |
(五)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54-5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8-78页 |
一、慢性盆腔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一) 造模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58-59页 |
(二) 模型优点 | 第59页 |
(三) 本实验中模型复制的关键技术要点 | 第59-60页 |
二、盆腔炎颗粒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第60-62页 |
三、盆腔炎颗粒中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62-64页 |
四、本研究涉及的各指标在慢性盆腔炎病理中的作用 | 第64-72页 |
(一) 本研究涉及的各指标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慢性炎症中的作用 | 第65-70页 |
(二) 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模式的形成 | 第70-72页 |
五、活血补肾法调控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抗粘连机制探讨 | 第72-78页 |
(一) 活血补肾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72-74页 |
(二) 活血补肾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三) 活血补肾法调控慢性盆腔炎大鼠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的机制 | 第75-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综述 | 第8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查新报告 | 第110-113页 |
论文著作 | 第113-126页 |
科研课题 | 第126-128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128-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