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红色文化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1 文化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红色文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21页 |
2.2.1 红色文化的形成条件 | 第16-19页 |
2.2.2 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1-30页 |
3.1 导向功能 | 第21-23页 |
3.1.1 树立正确价值观 | 第21页 |
3.1.2 指引奋斗目标 | 第21-22页 |
3.1.3 引导行为选择 | 第22-23页 |
3.2 激励功能 | 第23-25页 |
3.2.1 激发爱国情感 | 第23-24页 |
3.2.2 坚定奋斗意志 | 第24页 |
3.2.3 激励拼搏精神 | 第24-25页 |
3.3 凝聚功能 | 第25-27页 |
3.3.1 统一思想行动 | 第25-26页 |
3.3.2 汇聚奋进力量 | 第26-27页 |
3.3.3 凝聚理想信念 | 第27页 |
3.4 教化功能 | 第27-30页 |
3.4.1 强化道德认知 | 第27-28页 |
3.4.2 塑造良好品德 | 第28页 |
3.4.3 规范道德行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现状 | 第30-38页 |
4.1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本得到实现 | 第30-32页 |
4.1.1 导向功能的实现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 第30页 |
4.1.2 激励和凝聚功能的实现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多样 | 第30-31页 |
4.1.3 教化功能的实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 第31-32页 |
4.2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2.1 宣传教育形式化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2-33页 |
4.2.2 重视经济效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 第33-34页 |
4.2.3 认识偏差扭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4页 |
4.2.4 软硬件建设欠缺 | 第34-35页 |
4.3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8页 |
4.3.1 教育者缺乏相应的业务素质 | 第35页 |
4.3.2 受教育者自身因素的限制 | 第35-36页 |
4.3.3 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 第36-37页 |
4.3.4 教育环境的制约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 第38-45页 |
5.1 拓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 第38-39页 |
5.1.1 加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研究 | 第38-39页 |
5.1.2 丰富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9页 |
5.2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建设 | 第39-41页 |
5.2.1 构建人才队伍 | 第40页 |
5.2.2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 第40-41页 |
5.3 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引导教育 | 第41-42页 |
5.3.1 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 | 第41页 |
5.3.2 引导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 | 第41-42页 |
5.4 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 第42-43页 |
5.4.1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 第42-43页 |
5.4.2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 第43页 |
5.5 优化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43-45页 |
5.5.1 优化外在物理环境 | 第43-44页 |
5.5.2 优化内在人文环境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