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1.1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与5-HTTLPR的联系 | 第10-12页 |
| 1.1.1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含义 | 第10-11页 |
| 1.1.2 5-HTTLPR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联系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群体研究 | 第12-13页 |
| 1.2.2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 | 第13-15页 |
| 1.2.3 心理行为问题与5-HTTLPR的相关性研究 | 第15-18页 |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2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第19-27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 2.3.1 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 | 第20-21页 |
| 2.3.2 分子生物学实验 | 第21-22页 |
| 2.3.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2.3.4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5页 |
| 3.1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一般情况 | 第27-28页 |
| 3.1.1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 | 第27页 |
| 3.1.2 不同性别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值比较 | 第27-28页 |
| 3.2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遗传与环境相对效应分析 | 第28-31页 |
| 3.2.1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发生与否的遗传度估算 | 第28-29页 |
| 3.2.2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得分的遗传度估算 | 第29-31页 |
| 3.3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7页 |
| 3.3.1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发生与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0页 |
| 3.3.2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7页 |
| 3.4 5-HTTLPR与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 第47-48页 |
| 3.4.1 Hardy-Weinberg平衡的吻合度检验 | 第47页 |
| 3.4.2 5-HTTLPR与双生子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 3.5 5-HTTLPR与学龄双生子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 第48-55页 |
| 3.5.1 5-HTTLPR与性别、年龄及卵型的交互作用 | 第48-51页 |
| 3.5.2 5-HTTLPR与行为问题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 第51-55页 |
| 4 讨论 | 第55-62页 |
| 4.1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 | 第55页 |
| 4.2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55-57页 |
| 4.3 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 4.3.1 父母人口学特征对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3.2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对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 第58-59页 |
| 4.4 5-HTTLPR对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 第59-60页 |
| 4.5 本研究的特色及不足 | 第60-62页 |
| 4.5.1 本研究的特色 | 第60-61页 |
| 4.5.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1-62页 |
| 5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 附录1 | 第73-74页 |
| 附录2 | 第74-77页 |
| 附录3 | 第77-84页 |
| 附录4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
| 论文资助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