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近红外小麦水分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现有水分检测技术简介 | 第10-14页 |
1.2.1 卡尔·费休法 | 第10-11页 |
1.2.2 冷凝露点法 | 第11页 |
1.2.3 库仑法 | 第11页 |
1.2.4 电导式检测法 | 第11-12页 |
1.2.5 电容式检测法 | 第12页 |
1.2.6 中子测量法 | 第12-13页 |
1.2.7 微波检测法 | 第13页 |
1.2.8 近红外分析法 | 第13页 |
1.2.9 105℃恒质法 | 第13页 |
1.2.10 定温定时烘干法 | 第13-14页 |
1.3 近红外光谱仪的类型 | 第14-15页 |
1.3.1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 | 第14页 |
1.3.2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 | 第14页 |
1.3.3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 | 第14-15页 |
1.3.4 声光可调滤光型近红外光谱仪 | 第15页 |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第15-17页 |
第2章 近红外光谱测量技术 | 第17-23页 |
2.1 近红外光谱测量技术的原理 | 第17-19页 |
2.1.1 分子振动的基本知识 | 第17-19页 |
2.1.2 Lamber-Beer定律 | 第19页 |
2.2 常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2.2.1 透射光谱测定法 | 第19-20页 |
2.2.2 漫反射光谱测定法 | 第20-21页 |
2.3 近红外光谱仪的评价指标 | 第21-23页 |
第3章 仪器的主要功能结构 | 第23-34页 |
3.1 分光与光源 | 第23-27页 |
3.1.1 分光系统 | 第23-25页 |
3.1.2 NIR光源的选取 | 第25-26页 |
3.1.3 NIR波长的选择 | 第26-27页 |
3.2 反射测量的几何条件 | 第27-28页 |
3.3 光学探测器 | 第28-30页 |
3.4 A/D采样板 | 第30-32页 |
3.4.1 A/D转换器 | 第30-31页 |
3.4.2 光源控制电路 | 第31-32页 |
3.4.3 前置放大电路与后继放大电路 | 第32页 |
3.4.4 滤波电路 | 第32页 |
3.5 系统CPU的选择 | 第32-33页 |
3.6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33-34页 |
第4章 单片机控制软件设计 | 第34-37页 |
4.1 开发平台及模块组成 | 第34-35页 |
4.2 单片机的初始化 | 第35页 |
4.3 信号的采集 | 第35-36页 |
4.4 数据的保存 | 第36页 |
4.5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36-37页 |
第5章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7-45页 |
5.1 中值滤波 | 第38-39页 |
5.2 算术平均值滤波 | 第39-40页 |
5.3 限幅滤波 | 第40-41页 |
5.4 加权平均滤波 | 第41-42页 |
5.5 滑动平均滤波 | 第42-43页 |
5.6 自适应中值滤波 | 第43-45页 |
第6章 实验与结论 | 第45-47页 |
6.1 实验样品 | 第45-46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6.3 实验结论 | 第46-47页 |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