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3-26页 |
1.支气管哮喘 | 第13-18页 |
1.1 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3-14页 |
1.2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 | 第14-16页 |
1.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 第16-18页 |
2.复方中甘草、麻黄和地龙的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2.1 甘草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2.2 麻黄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2.3 地龙的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3页 |
4.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5.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抗哮喘滴丸中麻黄、甘草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31页 |
1.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1.2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26-27页 |
2.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1 麻黄、甘草的提取前处理 | 第27页 |
2.2 提取过程 | 第27页 |
2.3 正交试验筛选麻黄、甘草的提取工艺 | 第27-30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30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0页 |
3.讨论与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1-41页 |
1.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31页 |
1.2 仪器 | 第31-32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32-38页 |
2.1 地龙复方的制备 | 第32页 |
2.2 基质的选择 | 第32-33页 |
2.3 药物与基质的配比 | 第33-34页 |
2.4 冷凝剂的选择 | 第34页 |
2.5 冷凝剂的温度选择 | 第34-35页 |
2.6 滴距和滴速的选择 | 第35-36页 |
2.7 正交试验优化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制备工艺 | 第36-37页 |
2.8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2.9 实验结果 | 第38页 |
3.讨论与小结 | 第38-41页 |
3.1 成形 | 第39页 |
3.2 丸重 | 第39页 |
3.3 圆整度 | 第39-40页 |
3.4 溶散时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 第41-65页 |
1.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1.1 药品及试剂 | 第41页 |
1.2 仪器 | 第41-42页 |
2.实验方法 | 第42-63页 |
2.1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 第42-43页 |
2.2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溶散时限检查 | 第43-44页 |
2.3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44-47页 |
2.4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47-52页 |
2.5 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52-58页 |
2.6 次黄嘌呤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58-62页 |
2.7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3.讨论与小结 | 第63-65页 |
3.1 小结 | 第63-64页 |
3.2 讨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的药效学研究 | 第65-71页 |
1.实验器材与仪器 | 第65-66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65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65-66页 |
2.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2.1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对组胺志敏的豚鼠哮喘作用 | 第66-67页 |
2.2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对卵清蛋白志敏的豚鼠哮喘作用 | 第67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67页 |
3.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3.1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对组胺志敏的豚鼠哮喘作用结果 | 第67-69页 |
3.2 抗哮喘地龙复方滴丸对卵清蛋白志敏的豚鼠哮喘作用结果 | 第69-70页 |
4.讨论与小结 | 第70-71页 |
全文结论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二 英文缩写词表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