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入户盗窃犯罪的防控模式研究--以磁县2010-2014年数据为样本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磁县 2010—2014年入户盗窃犯罪的样态及原因分析第11-21页
    1.1 磁县 2010—2014年入户盗窃犯罪的数量第11-13页
    1.2 磁县 2010—2014年入户盗窃犯罪的特点第13-17页
        1.2.1 犯罪主体的特点第13-15页
        1.2.2 犯罪行为的特点第15-16页
        1.2.3 犯罪后果的特点第16-17页
    1.3 磁县入户盗窃犯罪的原因分析第17-21页
        1.3.1 经济因素第18页
        1.3.2 传统防控模式主体漏洞因素第18-19页
        1.3.3 受害人自身因素第19-21页
第2章 磁县入户盗窃犯罪的传统防控模式分析第21-26页
    2.1 磁县入户盗窃犯罪传统防控模式的特点第21-23页
        2.1.1 高压严打,威慑犯罪第22页
        2.1.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第22页
        2.1.3 加强巡逻,快速处警第22-23页
        2.1.4 资源孤立,协作较差第23页
    2.2 传统防控模式下的创新—“一分钱创安”工程第23-24页
        2.2.1“一分钱创安”工程概述第23-24页
        2.2.2“一分钱创安”工程评析第24页
    2.3 传统型防控模式的弊端第24-26页
        2.3.1 防控模式构建投入大,运行阻力大第24-25页
        2.3.2 防控理念容易出现偏差第25-26页
第3章 磁县入户盗窃犯罪的新型防控模式分析和构建第26-38页
    3.1 新型防控模式的概述第26页
    3.2 新型防控模式的特点分析第26-34页
        3.2.1 县域内入户盗窃防控模式的结构分析第27-30页
        3.2.2 新型县域内入户盗窃防控模式的几个标志第30-34页
    3.3 新型县域内入户盗窃防控模式的转变第34-36页
        3.3.1 由区域内防控中心模式向区域内防控与跨区域协同防控并重模式转变第34页
        3.3.2 由传统的人防模式向传统人防模式与高新技术防控模式并重转变第34页
        3.3.3 由犯罪主、客体漏洞防控模式向犯罪主、客体漏洞防控与防控主体自身的漏洞弥补并重模式转变第34-35页
        3.3.4 注重受害人自身因素防控第35-36页
    3.4 新型防控模式的探索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钢箱异型拱桥内力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