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列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4页 |
2.1 5-羟甲基糠醛(HMF)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2.1.1 磺酸化离子交换树脂 | 第16-18页 |
2.1.2 磺酸化硅基材料 | 第18-19页 |
2.1.3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 | 第19-20页 |
2.1.4 磺酸化碳基材料 | 第20页 |
2.2 5-乙氧基甲基糠醛(EMF)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2.3 乙酰丙酸酯(AL)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4 乳酸(LaA)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2.5 金属有机框架(MOFs) | 第28-31页 |
2.5.1 MOFs特性 | 第28-30页 |
2.5.1.1 结构和孔道尺寸的可调控性 | 第28-29页 |
2.5.1.2 多孔性及高比表面积 | 第29页 |
2.5.1.3 不饱和金属位点(Coordinatively unsaturated metal sites, CUS) | 第29-30页 |
2.5.2 MOFs应用领域 | 第30-31页 |
2.6 小结及展望 | 第31-32页 |
2.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非功能化MOF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六碳糖转化为乳酸中的应用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立题思路和依据 | 第34-3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3.3.1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3.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3.3.3 催化剂制备 | 第35-38页 |
3.3.3.1 MIL-101(Fe)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3.2 MIL-101(Al)的制备 | 第37页 |
3.3.3.3 MIL-101(Cr)的制备 | 第37页 |
3.3.3.4 系列UiO-66(Zr)的制备 | 第37-38页 |
3.3.4 催化六碳糖转化为乳酸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4.1 非功能化MOFs酸性表征 | 第38-39页 |
3.4.2 不同MOFs催化葡萄糖活性对比 | 第39-40页 |
3.4.3 不同MOFs催化果糖活性对比 | 第40-41页 |
3.4.4 温度-时间对MIL-101(Fe)催化葡萄糖制备LaA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一步法磺酸化MOFs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在催化制备 5-乙氧基甲基糠醛(EMF)和乙酰丙酸酯(ALs)中的应用 | 第44-80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立题思路和依据 | 第44-45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4.3.1 材料与试剂 | 第45-46页 |
4.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4.3.3 催化剂制备 | 第46-49页 |
4.3.3.1 MIL-101(Cr)的制备 | 第46-47页 |
4.3.3.2 系列催化剂MIL-101(Cr)-SO_3H(x)的制备 | 第47页 |
4.3.3.3 UiO-66(Zr)-SO_3H的制备 | 第47-48页 |
4.3.3.4 Fe_3O_4@SiO_2-SO_3H的制备 | 第48-49页 |
4.3.4 催化制备EMF和乙酰丙酸酯(ALs) | 第49-50页 |
4.3.4.1 催化碳水化合物一锅法制备EMF | 第49页 |
4.3.4.2 催化果糖一锅法制备ALs | 第49页 |
4.3.4.3 催化糠醇(FA)制备乙酰丙酸乙酯(EL) | 第49-5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0-79页 |
4.4.1 MIL-101(Cr)-SO_3H(x)结构表征 | 第50-54页 |
4.4.2 MIL-101(Cr)-SO_3H(x)催化果糖一锅法制备EMF | 第54-64页 |
4.4.2.1 反应时间、温度对MIL-101(Cr)-SO_3H(x)催化果糖制备EMF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2 THF用量对MIL-101(Cr)-SO_3H(x)催化果糖制备EMF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2.3 催化剂种类对MIL-101(Cr)-SO_3H(x)催化果糖制备EMF的影响 | 第57-60页 |
4.4.2.4 催化剂用量对MIL-101(Cr)-SO_3H(x)催化果糖制备EMF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2.5 MIL-101(Cr)-SO_3H(x)催化多种底物制备EMF | 第61-62页 |
4.4.2.6 MIL-101(Cr)-SO_3H(x)的重复使用性 | 第62-64页 |
4.4.3 MIL-101(Cr)-SO_3H(100)催化果糖一锅法制备乙酰丙酸酯 | 第64-67页 |
4.4.3.1 反应时间、温度对MIL-101(Cr)-SO_3H(100)催化果糖制备EL的影响 | 第64-66页 |
4.4.3.2 MIL-101(Cr)-SO_3H(100)用量对催化果糖制备EL的影响 | 第66页 |
4.4.3.3 MIL-101(Cr)-SO_3H(100)催化不同底物醇对制备EL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4 MIL-101(Cr)-SO_3H(100)催化糠醇制备乙酰丙酸乙酯 | 第67-79页 |
4.4.4.1 多种酸性催化剂催化糠醇(FA)制备EL | 第68-69页 |
4.4.4.2 反应温度对催化糠醇(FA)制备EL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4.3 FA-to-EtOH摩尔比对催化糠醇(FA)制备EL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4.4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糠醇(FA)制备EL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4.5 不同溶剂醇对催化糠醇(FA)制备乙酰丙酸酯(ALs)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4.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73-75页 |
4.4.4.7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75-79页 |
4.5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后合成法制备介孔范畴MIL-101(Cr)-SO_3H并催化六碳糖转化为HMF和催化糠醇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 | 第80-107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立题思路和依据 | 第81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81-85页 |
5.3.1 材料与试剂 | 第81-82页 |
5.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82页 |
5.3.3 催化剂制备 | 第82-84页 |
5.3.3.1 MIL-101(Cr)的制备 | 第82-83页 |
5.3.3.2 系列催化剂Meso-MIL-101(Cr)s(MMs)的制备 | 第83页 |
5.3.3.3 系列催化剂Meso-MIL-101(Cr)-SO_3Hs(MMSs)的制备 | 第83-84页 |
5.3.3.4 催化剂UiO-66(Zr),UiO-66(Zr)-SO_3H的制备 | 第84页 |
5.3.4 催化六碳糖转化为HMF和催化糠醇转化为乙酰丙酸酯 | 第84-85页 |
5.3.4.1 催化六碳糖转化制备HMF | 第84页 |
5.3.4.2 催化糠醇(FA)制备乙酰丙酸乙酯(EL) | 第84-8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5-106页 |
5.4.1 介孔范畴MIL-101(Cr)-SO_3H结构表征 | 第85-91页 |
5.4.2 介孔范畴MIL-101(Cr)-SO_3H(MMS)催化葡萄糖制备HMF | 第91-96页 |
5.4.2.1 反应温度、时间对MMS催化葡萄糖转化率和HMF产率的影响 | 第91-92页 |
5.4.2.2 催化剂用量对MMS催化葡萄糖转化为HMF的影响 | 第92页 |
5.4.2.3 溶剂对MMS催化葡萄糖转化为HMF的影响 | 第92-93页 |
5.4.2.4 催化剂种类对催化葡萄糖转化为HMF的影响 | 第93-94页 |
5.4.2.5 MMS催化不同底物转化为HMF的影响 | 第94-95页 |
5.4.2.6 MMS催化葡萄糖转化为HMF的重复使用性 | 第95-96页 |
5.4.3 介孔范畴MIL-101(Cr)-SO_3H(MMSs)催化糠醇(fa)制备乙酰丙酸乙酯(EL) | 第96-106页 |
5.4.3.1 反应温度对MMSs催化FA制备EL的影响 | 第96-97页 |
5.4.3.2 CTAB/Cr~(3+)摩尔比对MMSs催化FA制备EL的影响 | 第97-98页 |
5.4.3.3 不同ClSO_3H用量对MMSs催化FA制备EL的影响 | 第98-99页 |
5.4.3.4 FA-to-EtOH摩尔比对MMSs催化FA制备EL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4.3.5 催化剂用量对MMSs催化FA制备EL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4.3.6 多种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对催化FA转化为EL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4.3.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102-104页 |
5.4.3.8 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 第104-106页 |
5.5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POM@MOFs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催化六碳糖转化为HMF中的应用 | 第107-113页 |
6.1 引言 | 第107页 |
6.2 立题思路和依据 | 第107-108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108-109页 |
6.3.1 材料与试剂 | 第108页 |
6.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08-109页 |
6.3.3 催化剂制备 | 第109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2页 |
6.4.1 POM@MOF制备方法及其POM用量探究 | 第109-110页 |
6.4.2 催化剂种类初筛 | 第110-111页 |
6.4.3 催化剂制备的POM、MOF种类优化 | 第111页 |
6.4.4 反应温度、时间对PMA@UiO-66(Zr)催化果糖制备HMF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6.5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3-11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7.2 创新点 | 第115页 |
7.3 存在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录 | 第128-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