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韩国当代本土建筑创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全球化思潮的日益加剧第10-11页
        1.1.2 韩流文化的勃兴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3.1 国内研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概述第17-25页
        1.5.1 论文研究思路第17页
        1.5.2 研究内容概述第17-18页
        1.5.3 案例选取第18-25页
    1.6 论文研究框架第25-26页
2 韩国本土建筑特征与发展历程第26-42页
    2.1 韩国传统哲学思想第26-29页
        2.1.1 “礼”性思想第26-27页
        2.1.2 自然主义思想第27-28页
        2.1.3 风水地理思想第28-29页
    2.2 韩国传统建筑特征第29-33页
        2.2.1 开放与封闭的融合第29页
        2.2.2 秩序性第29-30页
        2.2.3 连续性第30-31页
        2.2.4 流动性第31-32页
        2.2.5 可变性第32-33页
        2.2.6 无技巧的技巧第33页
    2.3 韩国本土化建筑的发展历程第33-37页
        2.3.1 60年代——传统建筑的复兴第34页
        2.3.2 70年代——从形态到空间的转移第34-35页
        2.3.3 80年代——后现代主义与官僚主义第35-36页
        2.3.4 90年代——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化表达第36-37页
    2.4 韩国当代本土化建筑创作现状第37-42页
        2.4.1 建筑创作的寒流时代第37-38页
        2.4.2 作家主义建筑师的登场第38-39页
        2.4.3 批判的地域主义倾向第39-42页
3 关注场所——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第42-68页
    3.1 顺天主义的自然观第43-56页
        3.1.1 与自然景观的对话第43-48页
        3.1.2 忠于地形第48-52页
        3.1.3 气候的回应第52-56页
    3.2 城市脉络的衔接第56-62页
        3.2.1 体量的划分第57-59页
        3.2.2 色彩的消隐第59-60页
        3.2.3 城市肌理的延伸第60-62页
    3.3 历史文脉的再思考第62-68页
        3.3.1 历史要素的重塑第63-64页
        3.3.2 历史要素的融合第64-68页
4 诠释传统——空间、形态、符号的现代演绎第68-92页
    4.1 传统空间的现代诠释第69-82页
        4.1.1 连续性体验第69-74页
        4.1.2 流动性体验第74-78页
        4.1.3 可变性体验第78-82页
    4.2 传统建筑形式的现代运用第82-89页
        4.2.1 传统韩屋的现代应用第82-86页
        4.2.2 坡屋顶的新诠释第86-88页
        4.2.3 其他建筑形式语汇的运用第88-89页
    4.3 非建筑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第89-92页
        4.3.1 符号的移植第89-90页
        4.3.2 符号的抽象第90-92页
5 建构文化——基于材料与技术的本土化建造第92-106页
    5.1 传统材料的现代解读第93-97页
        5.1.1 现代建造技术的结合第93-95页
        5.1.2 现代加工工艺的运用第95-96页
        5.1.3 现代设计理念的表达第96-97页
    5.2 现代材料的本土化思考第97-99页
        5.2.1 传统营造技术的运用第97-98页
        5.2.2 本土文化思想的表达第98-99页
    5.3 朴实无华的建构技艺第99-106页
        5.3.1 人性化尺度的运用第100-102页
        5.3.2 极简主义第102-103页
        5.3.3 非机械性第103-106页
6 结论第106-112页
    6.1 对韩国当代建筑本土化创作的评价第106-109页
        6.1.1 韩国当代建筑本土化创作手法汇总第106-108页
        6.1.2 韩国当代本土化建筑创作特征综述第108-109页
    6.2 韩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109-112页
        6.2.1 场所精神的构建第109-110页
        6.2.2 传统与现代的批判性思考第110页
        6.2.3 建造技艺的提升第110-112页
结语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附录A 韩国当代本土化建筑创作实践汇总表第11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构视野下的建筑形态轻盈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日本无缘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