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有关并购基金的研究文献 | 第10-12页 |
1.2.2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研究文献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主要结构安排 | 第13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4.1 主要创新 | 第13-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并购基金及其功能特征 | 第15-25页 |
2.1 并购基金及其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并购基金的含义和特点 | 第15-16页 |
2.1.2 并购基金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 并购基金运行机制 | 第17-19页 |
2.2.1 资金募集 | 第17-18页 |
2.2.2 目标企业选择与价值评估 | 第18页 |
2.2.3 投资模式与整合增值 | 第18-19页 |
2.2.4 退出机制 | 第19页 |
2.3 并购基金的功能特征 | 第19-21页 |
2.3.1 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功能 | 第19-20页 |
2.3.2 并购基金实现资本市场功能 | 第20页 |
2.3.3 并购基金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功能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21-25页 |
2.4.1 并购基金的产生和发展 | 第21-22页 |
2.4.2 中国并购基金的发展情况 | 第22-25页 |
3 国企改革的发展新方向 | 第25-31页 |
3.1 国企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5页 |
3.2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深层次”改革及其具体措施 | 第25-26页 |
3.3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1 国有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 第26-27页 |
3.3.2 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仍需完善 | 第27页 |
3.3.3 企业竞争力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27页 |
3.4 制约国企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 第27-29页 |
3.4.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3.4.2 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融合难度大 | 第28页 |
3.4.3 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 第28-29页 |
3.5 并购基金规模化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3.5.1 并购基金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的差异性分析 | 第29页 |
3.5.2 并购基金规模化参与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4 并购基金促进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功能分析 | 第31-40页 |
4.1 促进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功能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并购基金是国有股权多元化的适当投资者 | 第32页 |
4.1.2 并购基金是促进国有资本与外部资本的有机融合 | 第32-33页 |
4.2 提高国有企业股权流动性和资本运作能力 | 第33-35页 |
4.4.1 促进提升国有企业股权流动性 | 第33-34页 |
4.4.2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 第34-35页 |
4.3 对国有企业并购整合退出效率影响的分析 | 第35-37页 |
4.3.1 提升国有企业并购整合的效率 | 第36页 |
4.3.2 国有股权退出的重要承接者 | 第36-37页 |
4.4 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提升的分析 | 第37-38页 |
4.4.1 有助于建设规范董事会 | 第37页 |
4.4.2 有助于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弥补“所有制缺位”影响 | 第37-38页 |
4.5 对激励机制应用和提升经营绩效的分析 | 第38页 |
4.6 小结 | 第38-40页 |
5 案例分析:国投协力发展并购基金 | 第40-44页 |
5.1 案例一:主导国投中鲁资产重组 | 第40-42页 |
5.2 案例二:参与绿地借壳上市 | 第42-44页 |
6 实现并购基金功能最大化的相关建议 | 第44-47页 |
6.1 推动金融业以并购基金为载体参与国企深层次改革 | 第44页 |
6.2 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投资并购基金 | 第44-45页 |
6.3 创新投资工具 | 第45页 |
6.4 实施有效监管 | 第45-46页 |
6.5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第46页 |
6.6 解决税收等限制因素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