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页 |
1.3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关于国库集中支付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4.3 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15-18页 |
2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概况和改革的意义 | 第18-23页 |
2.1 鄞州区乡镇财政现状 | 第18-20页 |
2.2 鄞州区乡镇改革前支付方式 | 第20-21页 |
2.3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 | 第21-23页 |
2.3.1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第21页 |
2.3.2 有利于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 第21页 |
2.3.3 有利于加强了资金宏观调控能力 | 第21-22页 |
2.3.4 有利于提高了预算执行能力 | 第22页 |
2.3.5 有利于加强资金监管能力 | 第22-23页 |
3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概况和成效 | 第23-32页 |
3.1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概况 | 第23-29页 |
3.1.1 改革内容 | 第23页 |
3.1.2 改革推广基础 | 第23-24页 |
3.1.3 改革特点 | 第24-25页 |
3.1.4 改革进度 | 第25-26页 |
3.1.5 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流程 | 第26-29页 |
3.2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成效 | 第29-32页 |
3.2.1 健全乡镇财政公共财政体制 | 第29页 |
3.2.2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 | 第29-30页 |
3.2.3 提高乡镇财务管理水平 | 第30页 |
3.2.4 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 第30页 |
3.2.5 倒逼提高乡镇预算能力 | 第30-31页 |
3.2.6 降低财政财务运行成本 | 第31页 |
3.2.7 降低贪污腐败的机率 | 第31页 |
3.2.8 提高了财政支付效率 | 第31-32页 |
4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成因分析-以咸祥镇为例 | 第32-38页 |
4.1 乡镇支付改革中产生的问题 | 第32-35页 |
4.1.1 国库账户设立于商业银行存在风险 | 第32页 |
4.1.2 改革范围不全面 | 第32-33页 |
4.1.3 财政资金支付不统一 | 第33页 |
4.1.4 岗位及流程设置繁杂 | 第33-34页 |
4.1.5 镇级支付清算岗位设置多余 | 第34页 |
4.1.6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 第34-35页 |
4.1.7 乡镇财会人员业务能力较弱及人员不足 | 第35页 |
4.2 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38页 |
4.2.1 财政自主权的削弱客观要求商业银行账户的设立 | 第35-36页 |
4.2.2 传统支付习惯导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彻底 | 第36页 |
4.2.3 财务独立性的形式化要求导致改革岗位冗余 | 第36页 |
4.2.4 传统预算制度和习惯影响年度资金使用 | 第36-37页 |
4.2.5 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技术制约 | 第37页 |
4.2.6 乡镇财务人员的理念和业务素质的传统制约 | 第37-38页 |
5 完善鄞州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建议 | 第38-46页 |
5.1 加快建立全面彻底的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第38-40页 |
5.1.1 逐渐调整改革后的财政体制 | 第38页 |
5.1.2 深化乡镇财政预算改革 | 第38-39页 |
5.1.3 探索改革的共性和个性 | 第39-40页 |
5.2 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和安全 | 第40-42页 |
5.2.1 搭建财务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 | 第40页 |
5.2.2 升级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 第40-41页 |
5.2.3 推进公务卡等常用系统的对接 | 第41-42页 |
5.3 加强人力资源的配备基础 | 第42-43页 |
5.3.1 调整支付流程岗位 | 第42页 |
5.3.2 提高乡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 第42-43页 |
5.3.3 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和改革意识 | 第43页 |
5.4 加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力度 | 第43-46页 |
5.4.1 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 | 第43-44页 |
5.4.2 建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 第44-46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6-47页 |
6.1 结论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