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2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概述第16-23页
    2.1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文化创造活力的哲学基础第16-17页
        2.1.2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哲学背景第17-18页
    2.2 文化创造活力的内涵第18-21页
        2.2.1 文化创造的内涵第18-19页
        2.2.2 活力的内涵第19-20页
        2.2.3 文化创造活力的内涵第20-21页
    2.3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特征第21-23页
        2.3.1 民族性第21页
        2.3.2 开放性第21-22页
        2.3.3 创造性第22-23页
3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内容第23-30页
    3.1 增强个体的文化创造活力第23-25页
        3.1.1 个体的创造性是文化创造活力实现的前提条件第23页
        3.1.2 个体文化创造活力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3.1.3 个体文化创造活力的发展方向第24-25页
    3.2 增强群体的文化创造活力第25-27页
        3.2.1 群体的创造活力是文化创造活力实现的重要保证第25页
        3.2.2 群体文化创造活力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3.2.3 群体文化创造活力的发展方向第26-27页
    3.3 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第27-30页
        3.3.1 全民族是文化创造活力的主体核心第27-28页
        3.3.2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主要内容第28页
        3.3.3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发展方向第28-30页
4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优势条件和主要问题第30-37页
    4.1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优势条件第30-31页
        4.1.1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有传承性第30页
        4.1.2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有基础优势第30-31页
        4.1.3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呈现多样化发展第31页
    4.2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4页
        4.2.1 主体的文化创造活力较弱第31-32页
        4.2.2 文化发展受利益化驱动第32-33页
        4.2.3 文化创造活力缺乏科学尺度第33-34页
    4.3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37页
        4.3.1 主观认识上的误区第34-35页
        4.3.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不协调发展第35-36页
        4.3.3 西方错误文化思想的入侵第36-37页
5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路径第37-44页
    5.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37-39页
        5.1.1 激发人的文化创造活力第37页
        5.1.2 提升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第37-38页
        5.1.3 丰富人的精神文明生活第38-39页
    5.2 激发文化发展动力第39-41页
        5.2.1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第39-40页
        5.2.2 培养高度文化自觉第40页
        5.2.3 加强文化相互交流第40-41页
    5.3 加快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第41-44页
        5.3.1 科学技术对主体的积极影响第41-42页
        5.3.2 文化为元素,科技为支撑第42-43页
        5.3.3 文化创造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离层散射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道路运输与宏观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