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山洪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GIS技术在水文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7页 |
2.1 自然概况 | 第17-25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2.1.2 水文气象 | 第18-20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1.4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2.1.5 流域水系 | 第22-25页 |
2.2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及成因研究 | 第27-40页 |
3.1 研究区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 第27-30页 |
3.1.1“2000.7.13”特大洪水 | 第27-29页 |
3.1.2“2010.7.18”特大洪水 | 第29-30页 |
3.2 历史山洪灾害调查 | 第30-37页 |
3.2.1 历史洪痕调查 | 第30-32页 |
3.2.2 历史洪水计算 | 第32-37页 |
3.3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3.3.1 降雨因素 | 第37页 |
3.3.2 地形地质因素 | 第37-38页 |
3.3.3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56页 |
4.1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40-41页 |
4.2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4.3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与处理 | 第43-56页 |
4.3.1 降雨 | 第43-45页 |
4.3.2 高程 | 第45-47页 |
4.3.3 坡度 | 第47-49页 |
4.3.4 土壤类型 | 第49-51页 |
4.3.5 人口密度 | 第51-54页 |
4.3.6 土地利用类型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 第56-68页 |
5.1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56-61页 |
5.1.1 层次分析结构的构建 | 第57页 |
5.1.2 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57-59页 |
5.1.3 计算各指标权重 | 第59-60页 |
5.1.4 层次一致性检验 | 第60-61页 |
5.2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61-64页 |
5.3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易损性评价 | 第64-66页 |
5.4 基于GIS的紫阳县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