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空间碎片环境简介 | 第11-12页 |
1.1.2 空间碎片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航天器生存力评估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 第20-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生存力影响要素分析及其模型化 | 第23-38页 |
2.1 航天器生存力影响要素概述 | 第23-24页 |
2.2 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 | 第24-26页 |
2.3 航天器运动模型 | 第26-29页 |
2.3.1 航天器轨道模型 | 第26-27页 |
2.3.2 姿态模型 | 第27-29页 |
2.4 航天器部/组件结构及其易损性 | 第29-34页 |
2.4.1 航天器结构型部/组件 | 第30-33页 |
2.4.2 航天器功能型部/组件 | 第33-34页 |
2.5 航天器系统级功能模型 | 第34-36页 |
2.5.1 系统级失效模式影响FMEA | 第34-35页 |
2.5.2 失效严重度分析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空间碎片敏感性及航天器生存力分析 | 第38-55页 |
3.1 航天器空间碎片撞击生存力的参数化表征 | 第38-40页 |
3.2 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40-45页 |
3.2.1 敏感性分析流程 | 第41-43页 |
3.2.2 受遮挡部/组件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3.3 易损性分析 | 第45-49页 |
3.3.1 航天器部件易损性分析 | 第45-47页 |
3.3.2 部件等效铝板厚度确定 | 第47页 |
3.3.3 部件Pk|h函数确定 | 第47-49页 |
3.4 航天器生存力评估方法 | 第49-54页 |
3.4.1 部件生存力评估方法 | 第49-50页 |
3.4.2 系统级生存力评估方法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航天器生存力分析软件框架设计 | 第55-76页 |
4.1 软件设计平台及前后处理 | 第55-58页 |
4.1.1 MATLAB平台 | 第55-56页 |
4.1.2 前处理 | 第56-57页 |
4.1.3 后处理 | 第57-58页 |
4.2 软件总体框架 | 第58-60页 |
4.3 界面开发概述 | 第60-62页 |
4.4 S3DE软件模块功能介绍 | 第62-75页 |
4.4.1 Spacecraft.Geometry&Select | 第62-63页 |
4.4.2 Spacecraft.Structure | 第63-65页 |
4.4.3 DamageMode.Component&Modules | 第65-67页 |
4.4.4 Attitudetype.Modules | 第67-69页 |
4.4.5 DamageTree.System&Modules | 第69-71页 |
4.4.6 执行计算程序 | 第71-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航天器生存力评估算法验证及应用 | 第76-99页 |
5.1《Protection Manual》标准工况验证 | 第76-81页 |
5.1.1 撞击敏感性校验 | 第77-79页 |
5.1.2 标准工况易损性及毁伤力分析 | 第79-81页 |
5.2 典型部件生存力分析案例 | 第81-90页 |
5.2.1 电池组 | 第81-86页 |
5.2.2 电子箱 | 第86-90页 |
5.3 航天器系统级生存力分析案例 | 第90-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