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1.1 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 第16-20页 |
1.1.1 肿瘤的特点 | 第16-19页 |
1.1.2 癌症治疗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1.2 肿瘤的局部治疗制剂 | 第20-23页 |
1.2.1 肿瘤局部治疗的优势 | 第20-21页 |
1.2.2 肿瘤局部治疗的现状 | 第21-23页 |
1.3 静电纺丝纤维作为药物控释载体 | 第23-25页 |
1.3.1 静电纺纤维的特点 | 第23-24页 |
1.3.2 静电纺纤维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4 喜树碱类药物的控释剂型 | 第25-28页 |
1.4.1 喜树碱类药物的特点 | 第25-26页 |
1.4.2 喜树碱类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5 课题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3页 |
1.5.1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28页 |
1.5.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5.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5.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1-33页 |
第2章 载羟基喜树碱酸度敏感纤维的研究 | 第33-4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2.1.2 载药纤维膜的制备 | 第34页 |
2.1.3 载药纤维膜的表征 | 第34-35页 |
2.1.4 载药纤维膜的体外释药行为 | 第35页 |
2.1.5 载药纤维膜的体外降解行为 | 第35-36页 |
2.1.6 载药纤维膜对肿瘤细胞抑制效果 | 第36页 |
2.1.7 载药纤维膜的瘤内植入 | 第36-37页 |
2.1.8 载药纤维膜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 第37页 |
2.1.9 肿瘤的组织学分析 | 第37-38页 |
2.1.10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2.2.1 载药纤维膜的表征 | 第38页 |
2.2.2 载药纤维膜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38-40页 |
2.2.3 载药纤维膜的体外降解行为 | 第40-41页 |
2.2.4 载药纤维膜的肿瘤细胞抑制效果 | 第41-42页 |
2.2.5 载药纤维膜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 第42-43页 |
2.2.6 荷瘤动物的体重变化和存活曲线 | 第43-44页 |
2.2.7 肿瘤的组织学分析 | 第44-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携载双组份药物载药纤维膜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8-6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8-5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2 载CA4/HCPT纤维膜的制备 | 第49-50页 |
3.1.3 载CA4/HCPT纤维膜的表征 | 第50-51页 |
3.1.4 载CA4/HCPT纤维膜的释放行为 | 第51页 |
3.1.5 载CA4/HCPT纤维膜的细胞抑制试验 | 第51-52页 |
3.1.6 载CA4/HCPT纤维膜的体内植入实验 | 第52页 |
3.1.7 载CA4/HCPT纤维膜的抗肿瘤效果 | 第52页 |
3.1.8 肿瘤的组织学分析 | 第52-53页 |
3.1.9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53页 |
3.1.10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3.2.1 载CA4/HCPT纤维膜的表征 | 第53-54页 |
3.2.2 载CA4/HCPT纤维膜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54-55页 |
3.2.3 载CA4/HCPT纤维膜的细胞抑制行为 | 第55-58页 |
3.2.4 载CA4/HCPT纤维膜的肿瘤抑制效果 | 第58-59页 |
3.2.5 荷瘤动物的体重变化和存活曲线 | 第59-60页 |
3.2.6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 | 第60-62页 |
3.2.7 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分析 | 第62-63页 |
3.2.8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63-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可注射载药短纤维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66-87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6-7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4.1.2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制备 | 第67页 |
4.1.3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表征 | 第67-68页 |
4.1.4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药物释放行为 | 第68页 |
4.1.5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细胞抑制行为 | 第68页 |
4.1.6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毛细血管抑制行为 | 第68-69页 |
4.1.7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体内注射实验 | 第69页 |
4.1.8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肿瘤抑制效果 | 第69页 |
4.1.9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组织毒性 | 第69页 |
4.1.10 肿瘤的组织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 | 第69-70页 |
4.1.11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70页 |
4.1.1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70-7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1-86页 |
4.2.1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表征 | 第71-72页 |
4.2.2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释放行为 | 第72-73页 |
4.2.3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细胞抑制行为 | 第73-74页 |
4.2.4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毛细血管抑制效果 | 第74-75页 |
4.2.5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肿瘤抑制效果 | 第75-77页 |
4.2.6 载CA4和HCPT短纤维的组织毒性 | 第77-78页 |
4.2.7 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分析 | 第78-82页 |
4.2.8 肿瘤组织中VEGF和HIF-α的表达 | 第82-84页 |
4.2.9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84-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化学接枝和物理包裹药物类胶束的体内外行为 | 第87-109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88-93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8页 |
5.1.2 胶束的制备 | 第88页 |
5.1.3 胶束的表征 | 第88-89页 |
5.1.4 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 | 第89页 |
5.1.5 胶束和释放药物的稳定性 | 第89页 |
5.1.6 胶束的体外细胞吞噬实验 | 第89-90页 |
5.1.7 胶束及释放产物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90-91页 |
5.1.8 胶束的体内药动学 | 第91页 |
5.1.9 胶束的体内分布实验 | 第91页 |
5.1.10 胶束的体内毒性实验 | 第91-92页 |
5.1.11 胶束的肿瘤抑制活性 | 第92页 |
5.1.12 肿瘤的组织学分析 | 第92页 |
5.1.13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92页 |
5.1.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92-9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7页 |
5.2.1 胶束的表征 | 第93-94页 |
5.2.2 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 | 第94-95页 |
5.2.3 胶束及释放药物的稳定性 | 第95-96页 |
5.2.4 胶束的体外细胞吞噬效果 | 第96-97页 |
5.2.5 胶束及释放产物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97-99页 |
5.2.7 胶束的体内动力学分析 | 第99-101页 |
5.2.8 胶束在组织中的分布行为 | 第101-102页 |
5.2.9 胶束的体内毒性行为 | 第102-104页 |
5.2.10 胶束的抗肿瘤活性 | 第104-105页 |
5.2.11 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分析 | 第105-106页 |
5.2.12 肿瘤的肺部转移分析 | 第106-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6章 聚合物纤维释放载药胶束的研究 | 第109-124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09-113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109-110页 |
6.1.2 复合纤维的制备 | 第110页 |
6.1.3 复合纤维的表征 | 第110页 |
6.1.4 纤维膜的释放和降解行为 | 第110-111页 |
6.1.5 纤维膜释放胶束的表征 | 第111-112页 |
6.1.6 纤维膜释放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112页 |
6.1.7 纤维膜释放胶束的细胞凋亡实验 | 第112-113页 |
6.1.8 纤维膜释放胶束的细胞吞噬实验 | 第113页 |
6.1.9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113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3页 |
6.2.1 复合纤维的表征 | 第113-114页 |
6.2.2 纤维膜的胶束释放行为 | 第114-115页 |
6.2.3 释放胶束后纤维的表征 | 第115-117页 |
6.2.4 纤维释放胶束的粒径变化 | 第117-118页 |
6.2.5 纤维释放胶束的组成与形貌 | 第118-119页 |
6.2.6 纤维释放胶束的细胞抑制行为 | 第119-120页 |
6.2.7 纤维释放胶束诱导细胞凋亡的特征 | 第120-121页 |
6.2.8 纤维释放胶束的细胞吞噬行为 | 第121-12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全文结论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143页 |
附录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