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多孔结构微通道蒸发器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微通道尺寸的划分第14-15页
        1.2.2 普通微通道流动沸腾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3 微通道流动沸腾压降及不稳定性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4 多孔结构微通道流动沸腾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测量系统第21-45页
    2.1 实验系统第21-27页
        2.1.1 实验系统元件简介第22-24页
        2.1.2 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第24-27页
    2.2 微通道测试段第27-37页
        2.2.1 铜基微通道的设计和制造第30页
        2.2.2 多孔微通道热沉设计与制造第30-36页
        2.2.3 超薄多孔金属测试段第36-37页
    2.3 实验工质第37-38页
    2.4 实验步骤第38-39页
        2.4.1 实验准备第38页
        2.4.2 测试步骤第38-39页
    2.5 数据处理及不确定性分析第39-44页
        2.5.1 单相强制对流数据处理方法第39-40页
        2.5.2 两相流动沸腾数据处理方法第40-43页
        2.5.3 不确定度分析第43-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铜基/多孔微通道传热与流动性能第45-75页
    3.1 铜基微通道结果分析第45-52页
        3.1.1 铜基微通道传热性能第45-47页
        3.1.2 铜基微通道临界热流密度第47页
        3.1.3 临界热流密度的特性第47-49页
        3.1.4 铜基微通道压降与不稳定性第49-52页
    3.2 多孔微通道实验结果分析第52-72页
        3.2.1 多孔微通道传热性能第52-54页
        3.2.2 制做参数对传热性能影响第54-63页
        3.2.3 内部孔径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63-66页
        3.2.4 入口温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3.2.5 多孔结构微通道压降与不稳定性第67-72页
    3.3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4章 多孔金属单相对流和两相沸腾换热特性研究第75-85页
    4.1 实验测试样品表征第75-76页
    4.2 结果分析第76-83页
        4.2.1 单相传热结果分析第76-80页
        4.2.2 两相沸腾传热特性第80-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微通道流动沸腾可视化研究第85-97页
    5.1 两相流流型变化第85页
    5.2 可视化实验系统第85-87页
    5.3 可视化结果分析第87-95页
        5.3.1 流型的转变第87-88页
        5.3.2 返流现象第88-89页
        5.3.3 临界热流密度时出口喷射现象第89-90页
        5.3.4 微通道两相流流型的影响因素第90-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6.1 全文总结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的多模态意义构建
下一篇: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扩张监测与分析--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