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结构微通道蒸发器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微通道尺寸的划分 | 第14-15页 |
1.2.2 普通微通道流动沸腾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微通道流动沸腾压降及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4 多孔结构微通道流动沸腾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测量系统 | 第21-45页 |
2.1 实验系统 | 第21-27页 |
2.1.1 实验系统元件简介 | 第22-24页 |
2.1.2 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 | 第24-27页 |
2.2 微通道测试段 | 第27-37页 |
2.2.1 铜基微通道的设计和制造 | 第30页 |
2.2.2 多孔微通道热沉设计与制造 | 第30-36页 |
2.2.3 超薄多孔金属测试段 | 第36-37页 |
2.3 实验工质 | 第37-38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2.4.1 实验准备 | 第38页 |
2.4.2 测试步骤 | 第38-39页 |
2.5 数据处理及不确定性分析 | 第39-44页 |
2.5.1 单相强制对流数据处理方法 | 第39-40页 |
2.5.2 两相流动沸腾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3页 |
2.5.3 不确定度分析 | 第43-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铜基/多孔微通道传热与流动性能 | 第45-75页 |
3.1 铜基微通道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3.1.1 铜基微通道传热性能 | 第45-47页 |
3.1.2 铜基微通道临界热流密度 | 第47页 |
3.1.3 临界热流密度的特性 | 第47-49页 |
3.1.4 铜基微通道压降与不稳定性 | 第49-52页 |
3.2 多孔微通道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72页 |
3.2.1 多孔微通道传热性能 | 第52-54页 |
3.2.2 制做参数对传热性能影响 | 第54-63页 |
3.2.3 内部孔径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3.2.4 入口温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3.2.5 多孔结构微通道压降与不稳定性 | 第67-7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4章 多孔金属单相对流和两相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 第75-85页 |
4.1 实验测试样品表征 | 第75-76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76-83页 |
4.2.1 单相传热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4.2.2 两相沸腾传热特性 | 第80-8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微通道流动沸腾可视化研究 | 第85-97页 |
5.1 两相流流型变化 | 第85页 |
5.2 可视化实验系统 | 第85-87页 |
5.3 可视化结果分析 | 第87-95页 |
5.3.1 流型的转变 | 第87-88页 |
5.3.2 返流现象 | 第88-89页 |
5.3.3 临界热流密度时出口喷射现象 | 第89-90页 |
5.3.4 微通道两相流流型的影响因素 | 第90-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7-98页 |
6.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