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1.1.1 源于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高度重视 | 第10页 |
1.1.2 鉴于西方文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断冲击 | 第10-11页 |
1.1.3 基于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性的迫切需要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9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必要性及其可能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2.1.1 独立学院的内涵 | 第22页 |
2.1.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含义 | 第22-23页 |
2.1.3 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2.2.1 是独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 第24-25页 |
2.2.2 是独立学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 | 第25-26页 |
2.3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可行性 | 第26-30页 |
2.3.1 党和国家的重视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 | 第26-27页 |
2.3.2 独立学院的育人环境为其搭建了宽广平台 | 第27页 |
2.3.3 人的信仰需要为其提拱了内在依据 | 第27-30页 |
第3章 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30-46页 |
3.1 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现状调查 | 第30-41页 |
3.1.1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广度” | 第30-33页 |
3.1.2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深度” | 第33-36页 |
3.1.3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关注度” | 第36-38页 |
3.1.4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重视度” | 第38-41页 |
3.2 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3.2.1 信仰认同的“广度”不够全面 | 第41-42页 |
3.2.2 信仰认同的“深度”有所欠缺 | 第42-43页 |
3.2.3 信仰认同的“关注度”亟待加强 | 第43-45页 |
3.2.4 信仰认同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第4章 影响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主要原因 | 第46-54页 |
4.1 从独立学院学生自身考量 | 第46-48页 |
4.1.1 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其信仰认同 | 第46-47页 |
4.1.2 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定位影响其信仰认同 | 第47-48页 |
4.2 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自身考量 | 第48-50页 |
4.2.1 家长的信仰教育意识淡薄 | 第48-49页 |
4.2.2 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 第49-50页 |
4.3 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考量 | 第50-54页 |
4.3.1 校内教育环境受限 | 第50-51页 |
4.3.2 校外教育环境失衡 | 第51-54页 |
第5章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教育对策 | 第54-62页 |
5.1 独立学院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前提 | 第54-56页 |
5.1.1 用好课堂教学,让信仰教育“活”起来 | 第54-55页 |
5.1.2 开辟第二课堂,让信仰教育“动”起来 | 第55-56页 |
5.2 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 | 第56-58页 |
5.2.1 注重全员培养,优化教育主体的队伍配置 | 第56-57页 |
5.2.2 坚持名师引领,提高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 第57-58页 |
5.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的优化是基础 | 第58-62页 |
5.3.1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内环境 | 第58-59页 |
5.3.2 强化“三位一体”,优化校外环境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第68-70页 |
附录B:调查问卷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