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的理论概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个人征信的概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个人征信中的信用权 | 第12-17页 |
一、个人征信中信用权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个人征信中信用权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三、征信权与信用权的冲突与平衡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现状及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7-25页 |
第一节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侵害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后果 | 第17-20页 |
一、信用权在个人信息采集过程中受到侵害 | 第17-19页 |
二、信用权在个人信息存储、加工传输过程中受到侵害 | 第19-20页 |
三、信用权在个人信息利用中受到侵害 | 第20页 |
第二节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立法滞后 | 第21-22页 |
二、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体系不协调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确立信用权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域外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研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域外个人征信中信用权法律保护模式 | 第25-26页 |
一、直接保护模式 | 第25-26页 |
二、间接保护模式 | 第26页 |
第二节 域外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具体内容 | 第26-31页 |
一、个人信息采集过程中信用权的保护 | 第26-27页 |
二、个人信息存储、加工传输过程中信用权的保护 | 第27-28页 |
三、个人信息利用中信用权的保护 | 第28-29页 |
四、个人征信中信用权损害的救济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域外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的建议 | 第33-41页 |
第一节 确立信用权独立的人格权地位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保护的措施安排 | 第34-36页 |
一、限定个人信息采集目的和范围 | 第34页 |
二、建立个人信息传输的安全机制 | 第34-35页 |
三、完善个人信息利用制度体系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个人征信中信用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 第36-41页 |
一、完善行政救济制度 | 第37-38页 |
二、完善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制度 | 第38-39页 |
三、完善刑事责任规定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