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研究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研究实践意义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系统分析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8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四个自信”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阐释 | 第20-28页 |
一、“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 第20-24页 |
(一)道路自信内涵 | 第20-21页 |
(二)理论自信内涵 | 第21-22页 |
(三)制度自信内涵 | 第22-23页 |
(四)文化自信内涵 | 第23-24页 |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内涵 | 第24-25页 |
(一)执政能力含义 | 第24页 |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内涵 | 第24-25页 |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内涵 | 第25页 |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艰难探索(1921-1949) | 第26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积极建设(1949-1978) | 第26-27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着力提升(1978--)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四个自信”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 第28-36页 |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必由之路 | 第28-30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指 | 第28-29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价值 | 第29-30页 |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指导 | 第30-31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 | 第30-31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位 | 第31页 |
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 第31-33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 | 第32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地位 | 第32-33页 |
四、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精神力量 | 第33-36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义 | 第34-35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用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四个自信”目标 | 第36-44页 |
一、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 第36-38页 |
(一)立党为公是党执政的力量之源 | 第36-37页 |
(二)执政为民体现党的宗旨 | 第37-38页 |
二、成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 第38-40页 |
(一)把握科学规律执政 | 第38-39页 |
(二)执行民主集中制执政 | 第39页 |
(三)依照宪法和法律执政 | 第39-40页 |
三、成为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执政党 | 第40-44页 |
(一)求真务实执政 | 第40-41页 |
(二)开拓创新执政 | 第41-42页 |
(三)勤政高效执政 | 第42页 |
(四)清正廉洁执政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四个自信”任务 | 第44-56页 |
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 | 第44-46页 |
(一)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要义 | 第44-45页 |
(二)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意义 | 第45页 |
(三)建设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举措 | 第45-46页 |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 | 第46-48页 |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本质 | 第47页 |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作用 | 第47-48页 |
(三)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路径 | 第48页 |
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 第48-51页 |
(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旨 | 第49页 |
(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价值 | 第49-50页 |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实践 | 第50-51页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 | 第51-53页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义 | 第51页 |
(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意义 | 第51-52页 |
(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方法 | 第52-53页 |
五、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建设 | 第53-56页 |
(一)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含义 | 第53-54页 |
(二)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意义 | 第54页 |
(三)建设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措施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四个自信”规定 | 第56-68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规定 | 第56-59页 |
(一)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 第56-57页 |
(二)坚定抵制改旗易帜的邪路 | 第57-58页 |
(三)坚持走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第58-59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规定 | 第59-61页 |
(一)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 第59页 |
(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第59-60页 |
(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 第60-61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规定 | 第61-64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 | 第61-62页 |
(二)在制度框架下解决中国问题 | 第62-63页 |
(三)将制度稳定与实践发展统一起来 | 第63-64页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规定 | 第64-68页 |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 | 第64-65页 |
(二)传承革命文化优良传统 | 第65-66页 |
(三)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和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