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9-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盈余分配请求权概述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盈余及盈余分配分配请求权 | 第15-18页 |
| 一、盈余分配及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辨析 | 第15-17页 |
| 二、盈余分配请求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盈余分配请求权的权利层次 | 第18-20页 |
| 一、抽象的盈余分配请求权 | 第19页 |
| 二、具体的盈余分配请求权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盈余分配请求权的行使障碍 | 第20-22页 |
|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 | 第20页 |
| 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 三、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规则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我国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现状 | 第22-32页 |
| 第一节 我国盈余分配纠纷的实证分析 | 第22-28页 |
| 一、盈余分配请求权受侵害的主要情形 | 第22-24页 |
| 二、盈余分配纠纷司法裁判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第二节 现行盈余分配请求权救济制度之局限 | 第28-32页 |
| 一、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制度 | 第29页 |
| 二、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可撤销制度 | 第29-30页 |
| 三、司法判决解散公司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国外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 | 第32-38页 |
| 第一节 美国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 | 第32-35页 |
| 一、股东压制行为和合理期待原则 | 第32-33页 |
| 二、股东压制行为的法定救济 | 第33-34页 |
| 三、强制盈余分配之诉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英国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 | 第35-36页 |
| 一、Foss v. Harbottle原则及其例外 | 第35页 |
| 二、不公平损害制度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其他国家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我国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制度之完善 | 第38-46页 |
| 第一节 将抽象的盈余分配请求权纳入司法保护范畴 | 第38-41页 |
| 一、公司长期不召开股东会或不形成盈余分配决议 | 第38-39页 |
| 二、公司过度提取公积金,不分配或仅象征性分配盈余 | 第39-40页 |
| 三、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欺诈行为导致公司不分配盈余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适当确定诉讼当事人 | 第41-43页 |
| 一、原告资格的审查 | 第41-42页 |
| 二、被告的确定 | 第42-43页 |
| 第三节 举证责任及裁判结果的效力 | 第43-46页 |
| 一、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3-44页 |
| 二、扩大裁判结果的效力 | 第44-45页 |
| 三、判决的执行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