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ABBREVIATIONS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8页 |
1.1 CRISPR体系的发现及作用原理 | 第12-21页 |
1.1.1 基因修复机制 | 第14页 |
1.1.2 CRISPR体系的发展 | 第14-15页 |
1.1.3 CRISPR/Cas9体系的应用领域 | 第15-18页 |
1.1.4 CRISPR/Cas9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2 miRNA的生成及作用方式 | 第21-23页 |
1.3 miRNA及其靶位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1.4 miRNA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第28-30页 |
1.5 miRNA参与逆境胁迫应答 | 第30-35页 |
1.5.1 miRNA与旱胁迫 | 第30-32页 |
1.5.2 miRNA与盐胁迫 | 第32-33页 |
1.5.3 miRNA参与ABA应答 | 第33页 |
1.5.4 miRNA与高低温胁迫 | 第33页 |
1.5.5 miRNA与氧化胁迫 | 第33页 |
1.5.6 miRNA与UV-B辐射 | 第33-34页 |
1.5.7 miRNA与营养吸收 | 第34页 |
1.5.8 miRNA与生物胁迫 | 第34-35页 |
1.6 大豆miRNA的研究概况 | 第35-37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37页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章 CRISPR/Cas9基因定点突变体系的构建 | 第38-6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9-48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8-63页 |
2.2.1 CRISPR/Cas9基因定点突变体系构建 | 第48-50页 |
2.2.2 CRISPR/Cas9体系的转化大豆原生质体与检测 | 第50-52页 |
2.2.3 CRISPR/Cas9体系的转化大豆子叶节毛状根与检测 | 第52-59页 |
2.2.4 CRISPR/Cas9体系脱靶效应的检测 | 第59-60页 |
2.2.5 体外应用CRISPR/Cas9基因定点突变体系 | 第60-63页 |
2.3 讨论 | 第63-67页 |
2.3.1 CRISPR/Cas9体系应用于根癌农杆菌诱导毛状根转化 | 第63页 |
2.3.2 CRISPR/Cas9体系启动子活性影响CRISPR/Cas9体系的编辑效率 | 第63-64页 |
2.3.3 降低CRISPR/Cas9体系的脱靶效率 | 第64-65页 |
2.3.4 利用CRISPR/Cas9体系构建大豆基因突变体库 | 第65-66页 |
2.3.5 CRISPR/Cas9在mi RNA方面的研究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大豆miR160靶位验证及其干旱胁迫响应 | 第67-8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67-7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77-84页 |
3.2.1 大豆gma-miR160家族及大豆MIR160a结构 | 第77页 |
3.2.2 大豆gma-miR160靶位预测 | 第77-78页 |
3.2.3 大豆gma-miR160靶位验证 | 第78-81页 |
3.2.4 大豆gma-miR160及glyma10g35480.1 的表达模式 | 第81-82页 |
3.2.5 转基因gma-MIR160a纯合系的筛选 | 第82-83页 |
3.2.6 转基因gma-MIR160a纯合系的旱胁迫应答 | 第83-84页 |
3.3 讨论 | 第84-87页 |
3.3.1 大豆gma-miR160靶位验证 | 第84-85页 |
3.3.2 大豆gma-miR160及靶位的表达模式 | 第85-86页 |
3.3.3 过表达gma-MIR160a对干旱胁迫敏感 | 第86-8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7-89页 |
4.1 CRISPR/Cas9基因定点突变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 第87页 |
4.2 大豆gma-miR160靶位验证及其干旱胁迫响应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6页 |
附录 | 第106-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