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协议管辖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历史沿革 | 第9-20页 |
一、法理基础 | 第10-12页 |
(一) 意思自治原则 | 第10页 |
(二) 经济学分析 | 第10-12页 |
(三) 解决民事案件管辖冲突的较好办法 | 第12页 |
二、历史沿革 | 第12-20页 |
(一) 几个主要国家关于协议管辖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2-15页 |
(二) 国际条约关于协议管辖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5-17页 |
(三) 中国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管辖协议的成立、效力 | 第20-30页 |
一、管辖协议成立的条件 | 第20-21页 |
二、协议管辖的形式 | 第21页 |
三、协议管辖的范围 | 第21-25页 |
(一) 允许协议管辖的案件范围 | 第22-23页 |
(二) 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范围 | 第23-25页 |
四、管辖协议的效力 | 第25-30页 |
(一) 管辖协议的效力 | 第25-27页 |
(二) 管辖协议效力的独立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对意思自治选择法院权的限制 | 第30-34页 |
一、公共秩序原则 | 第30-32页 |
二、专属管辖原则 | 第32页 |
三、弱者保护原则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涉外协议管辖的法律适用 | 第34-38页 |
一、法院地法主义盛行的原因分析与批判 | 第34-36页 |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 | 第36-37页 |
三、间接意思自治为补充 | 第37-38页 |
第五章 默示管辖协议 | 第38-43页 |
一、默示协议管辖制度的价值 | 第38-39页 |
(一) 自由和自治价值 | 第38页 |
(二) 诚实信用和禁反言价值 | 第38-39页 |
(三) 经济效益价值 | 第39页 |
(四) 公平正义价值 | 第39页 |
二、默示协议管辖的要件 | 第39-40页 |
三、默示协议管辖的定位 | 第40-41页 |
四、默示协议管辖的成立 | 第41-43页 |
(一) 原告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 第41页 |
(二) 受理起诉的法院本无管辖权 | 第41页 |
(三) 被告借助行为同意法院管辖 | 第41-42页 |
(四) 纠纷属可约定管辖的范围 | 第42页 |
(五) 其他法院不拥有专属管辖权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的完善 | 第43-54页 |
一、我国协议管辖制度的双轨制体制 | 第43-44页 |
二、我国协议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一) 衡量协议管辖制度的标准 | 第44-45页 |
(二)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 第45-47页 |
三、完善协议管辖的探讨 | 第47-54页 |
(一) 国内协议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二) 完善协议管辖制度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