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3-21页 |
2.1 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整体性教学 | 第13页 |
2.1.2 物理整体性教学 | 第13-14页 |
2.1.3 物理整体性教学策略 | 第14页 |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2.2.3 美学相关理论 | 第15页 |
2.3 整体性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2.3.1 认知弹性理论 | 第15-17页 |
2.3.2 认知负荷理论 | 第17-19页 |
2.3.3 4C/ID模式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3.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的调查研究 | 第21-30页 |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第21页 |
3.2 调查问卷的对象 | 第21页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1-22页 |
3.4 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30页 |
4.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策略 | 第30-47页 |
4.1 整体性教学观念的树立 | 第30-31页 |
4.2 “联系”是整体性教学的前提 | 第31-41页 |
4.2.1 联系性课堂教学的创设 | 第31-35页 |
4.2.2 支持性信息的选取 | 第35-38页 |
4.2.3 分阶段学案的设计及使用 | 第38-41页 |
4.3 物理图式的建构 | 第41-45页 |
4.3.1 系统的知识分析 | 第42页 |
4.3.2 知识的解构与重组 | 第42-43页 |
4.3.3 寻找有效的表达方式 | 第43-45页 |
4.4 整体性教学的再联系 | 第45-47页 |
5.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策略的实践分析 | 第47-52页 |
5.1 实验假设及目的 | 第47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5.2.1 实验对象 | 第47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5.2.3 实验变量 | 第47-48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5.3 实验前样本差异性分析 | 第48-50页 |
5.4 案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6.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2-5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1:高中物理整体性教学现状调查表 | 第56-58页 |
附录2:实践前测试卷 | 第58-64页 |
附录3:《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性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64-67页 |
附录4:实践后测试卷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