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基于RS和GIS的嘉峪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空间管控研究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第9-12页
        1.2.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9-10页
        1.2.2 生态保护红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0-11页
        1.2.3 空间管控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2.1 地理位置第16页
    2.2 自然状况第16-18页
    2.3 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第18-19页
第三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第19-29页
    3.1 研究数据第19-20页
        3.1.1 数据来源第19页
        3.1.2 数据处理第19-20页
    3.2 研究方法第20-29页
        3.2.1 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第20-24页
        3.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第24-27页
        3.2.3 禁止开发区划定方法第27-28页
        3.2.4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第28-29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6页
    4.1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29-32页
        4.1.1 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第29-30页
        4.1.2 土地沙化敏感性分析第30-31页
        4.1.3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1-32页
    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第32-38页
        4.2.1 生物多样性重要性分析第32-34页
        4.2.2 水源涵养重要性分析第34-35页
        4.2.3 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第35-36页
        4.2.4 防风固沙重要性分析第36-37页
        4.2.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第37-38页
    4.3 禁止开发区分析第38-39页
    4.4 生态保护红线分析第39-42页
    4.5 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措施第42-46页
        4.5.1 实行分区分类管控第43页
        4.5.2 建立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第43-44页
        4.5.3 搭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平台第44页
        4.5.4 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法规体系第44-45页
        4.5.5 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力度第45-46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46-50页
    5.1 讨论第46-47页
    5.2 结论第47-48页
    5.3 创新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导师简介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克拉通重力梯度带两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Y公司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