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2-13页 |
1.3.2 实地调研法 | 第13页 |
1.3.3 案例研究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4.1 文章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文章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行为导向及行为导向审计模式 | 第15-16页 |
2.1.1 行为导向 | 第15页 |
2.1.2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 | 第15-16页 |
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涵义 | 第16-19页 |
2.2.1 自然资源 | 第16页 |
2.2.2 自然资源资产 | 第16-17页 |
2.2.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第17-19页 |
2.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0-23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行为导向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3.1.1 受托责任理论 | 第25-26页 |
3.1.2 行为科学理论 | 第26-27页 |
3.2 行为导向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1 审计对象的可行性 | 第27页 |
3.2.2 审计目标的一致性 | 第27页 |
3.2.3 审计结论的针对性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责任的动因分析与行为过程考察 | 第28-41页 |
4.1 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责任行为的动机分析 | 第28-31页 |
4.1.1 履责行为的外部动机 | 第28-31页 |
4.1.2 履责行为的内在动机 | 第31页 |
4.2 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责任行为的维度划分 | 第31-41页 |
4.2.1 削减压力行为维度 | 第32-35页 |
4.2.2 改善状态行为维度 | 第35-37页 |
4.2.3 落实响应行为维度 | 第37-41页 |
第五章 行为导向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6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5.1.1 全面性原则 | 第41页 |
5.1.2 可比性原则 | 第41页 |
5.1.3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1页 |
5.1.4 地区普适性原则 | 第41-42页 |
5.1.5 关注民生、响应社会原则 | 第42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42-43页 |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及步骤 | 第43-45页 |
5.4 确定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及行为结果评价 | 第46-57页 |
6.1 P市自然资源基本情况概述 | 第46-47页 |
6.2 P市领导人上任及离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现状分析 | 第47-52页 |
6.3 P市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第52-57页 |
6.3.1 P市领导人业绩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52-53页 |
6.3.2 P市领导人业绩指标的权重计算 | 第53-55页 |
6.3.3 P市领导人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58页 |
7.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A 熵权法MATLAB程序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