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1.3.1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1.3.2 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过程及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2章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25页 |
2.1 传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2.2 构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7-18页 |
2.2.1 科学性原则 | 第17页 |
2.2.2 系统性原则 | 第17页 |
2.2.3 有效性原则 | 第17-18页 |
2.2.4 可靠性原则 | 第18页 |
2.3 构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20页 |
2.3.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第18页 |
2.3.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18-19页 |
2.3.3 评价指标定义 | 第19-20页 |
2.3.4 评价指标判断标准 | 第20页 |
2.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第20-23页 |
2.4.1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一般方法简介 | 第20-22页 |
2.4.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 第22页 |
2.4.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价指标体系权重设计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模型 | 第25-33页 |
3.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27页 |
3.1.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页 |
3.1.2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 | 第25页 |
3.1.3 评价因素集 | 第25页 |
3.1.4 评语集 | 第25-26页 |
3.1.5 评价因素权重 | 第26页 |
3.1.6 模糊评价矩阵 | 第26页 |
3.1.7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26-27页 |
3.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模糊综合评价 | 第27-32页 |
3.2.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3.2.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过程 | 第28-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指标分析 | 第33-37页 |
4.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一级指标结果分析 | 第33页 |
4.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二级指标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4.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三级指标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4.3.1 专业定位与规划评价结果分析 | 第34页 |
4.3.2 专业定位与规划评价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3.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 第35页 |
4.3.4 专业特色评价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基于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 第37-47页 |
5.1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 第37-38页 |
5.1.1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5.1.2 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 第37页 |
5.1.3 电子商务人才结构需求 | 第37-38页 |
5.2 基于市场需要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 第38-45页 |
5.2.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 第38-43页 |
5.2.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 第43-44页 |
5.2.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 第44-45页 |
5.2.4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优化策略 | 第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