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TLP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有利相带储层识别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1-13页 |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17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 2.2 区域构造位置及地震地质条件 | 第14-15页 |
| 2.3 区域沉积环境 | 第15-17页 |
| 第3章 关于生物礁的概论 | 第17-23页 |
| 3.1 礁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 第17-18页 |
| 3.1.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 3.1.2 礁的组成 | 第18页 |
| 3.2 礁的分类 | 第18-21页 |
| 3.3 礁的形成及生物礁相 | 第21-23页 |
| 3.3.1 礁的形成 | 第21-22页 |
| 3.3.2 生物礁相 | 第22-23页 |
| 第4章 长兴组生物礁及其储层特征 | 第23-38页 |
| 4.1 生物礁的一般地震特征 | 第23-26页 |
| 4.2 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相与地震相的关系 | 第26-27页 |
| 4.3 长兴组地质特征 | 第27-30页 |
| 4.4 生物礁储层的模型正演 | 第30-34页 |
| 4.5 生物礁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4-38页 |
| 第5章 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 | 第38-56页 |
| 5.1 生物礁有利相带基本地质特征 | 第38-39页 |
| 5.2 生物礁有利相带地震预测技术 | 第39-43页 |
| 5.2.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 第39-42页 |
| 5.2.2 层拉平分析技术 | 第42-43页 |
| 5.3 台缘相带预测 | 第43-51页 |
| 5.4 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 | 第51-56页 |
| 第6章 生物礁储层预测 | 第56-65页 |
| 6.1 生物礁储层的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 6.2 道积分分析技术 | 第57-60页 |
| 6.3 有井约束速度反演 | 第60-63页 |
| 6.4 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厚度平面分布预测 | 第63-65页 |
| 第7章 生物礁流体识别 | 第65-73页 |
| 7.1 生物礁的测井气水识别与分析 | 第65-66页 |
| 7.2 频率衰减属性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 7.3 频率衰减属性在生物礁气水识别中的应用 | 第68-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