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小城镇建设概述 | 第18-28页 |
2.1 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小城镇 | 第18-19页 |
2.1.2 城镇化 | 第19-20页 |
2.2 小城镇的功能 | 第20-21页 |
2.3 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3.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2.3.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4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 第25-28页 |
2.4.1 促进城市化进程 | 第25-26页 |
2.4.2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第26页 |
2.4.3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 第26-28页 |
3 寒亭区高里街道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状况分析 | 第28-42页 |
3.1 寒亭区高里街道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3.2 高里街道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 | 第29-31页 |
3.2.1 缓慢增长阶段 | 第29-30页 |
3.2.2 快速增长阶段 | 第30页 |
3.2.3 科学发展阶段 | 第30-31页 |
3.3 高里街道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绩效分析 | 第31-37页 |
3.3.1 发展定位日益清晰 | 第31-32页 |
3.3.2 产业聚集效益日益突出 | 第32-34页 |
3.3.3 人.聚居能力日益增强 | 第34-36页 |
3.3.4 城镇承载能力日益提升 | 第36-37页 |
3.4 高里街道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优势 | 第37-42页 |
3.4.1 区位优势 | 第37页 |
3.4.2 品牌优势 | 第37-39页 |
3.4.3 生态优势 | 第39-40页 |
3.4.4 农业基础优势 | 第40-42页 |
4 寒亭区高里街道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 第42-49页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4.1.1 小城镇规划操作性不强 | 第42-43页 |
4.1.2 小城镇辐射带动效应不高 | 第43-44页 |
4.1.3 小城镇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 第44-45页 |
4.1.4 小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5页 |
4.2 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4.2.1 政府因素 | 第45-46页 |
4.2.2 产业因素 | 第46-47页 |
4.2.3 资金因素 | 第47页 |
4.2.4 土地因素 | 第47-49页 |
5 寒亭区高里街道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49-62页 |
5.1 科学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 第49-52页 |
5.1.1 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内容 | 第49-50页 |
5.1.2 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原则 | 第50-52页 |
5.2 强化产业聚集 | 第52-55页 |
5.2.1 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52-53页 |
5.2.2 工业集群发展 | 第53-54页 |
5.2.3 第三产业 | 第54-55页 |
5.3 拓宽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 | 第55-57页 |
5.3.1 政府完善财政投入政策 | 第55-56页 |
5.3.2 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和方式 | 第56-57页 |
5.4 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 第57-58页 |
5.4.1 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土地使用政策 | 第57-58页 |
5.4.2 搞好土地流转 | 第58页 |
5.5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 | 第58-60页 |
5.5.1 转变政府职能 | 第58-59页 |
5.5.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 第59-60页 |
5.5.3 提升基础设施管理 | 第60页 |
5.6 实施小城镇人才战略 | 第60-62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2-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