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成熟时期早迟分论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风险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进展第11-18页
        1.2.1 风险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3 双季早稻冷害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4 双季早稻热害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案第19-20页
    1.5 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22-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页
    2.2 研究资料第22-23页
    2.3 研究方法介绍第23-28页
        2.3.1 倾向率和趋势系数第23-24页
        2.3.2 Mann-Kendall法第24页
        2.3.3 小波分析第24页
        2.3.4 Fisher最优分割法第24-25页
        2.3.5 H-P滤波方法第25-26页
        2.3.6 标准化处理第26页
        2.3.7 熵权综合评价法第26-28页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指标的确定第28-34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冷害、热害 判别指标第28-30页
        3.2.1 判别指标的提出第28-29页
        3.2.2 判别指标的验证第29-30页
    3.3 热害、冷害指标的量化第30-32页
        3.3.1 热害指标的量化第30-32页
        3.3.2 冷害指标的量化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 风险分析第34-42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数据预处理第34页
    4.3 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第34-35页
    4.4 早稻灾害时间变化分析第35-37页
        4.4.1 灾害变化趋势分析第35-36页
        4.4.2 灾害突变分析第36页
        4.4.3 灾害周期分析第36-37页
    4.5 早稻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第37-40页
        4.5.1 早稻低温冷害的空间分布第37-39页
        4.5.2 早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第39-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五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风险评价第42-60页
    5.1 引言第42页
    5.2 数据预处理第42页
    5.3 风险模型建立第42-43页
    5.4 危险性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43-48页
        5.4.1 危险性模型第43页
        5.4.2 权重确定第43-44页
        5.4.3 各发育期与各灾种危险性模型第44-45页
        5.4.4 双季早稻危险性评价第45-47页
        5.4.5 双季早稻各发育期危险性比重第47-48页
    5.5 脆弱性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48-50页
        5.5.1 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第48-49页
        5.5.2 脆弱性评价第49-50页
    5.6 暴露性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50-51页
        5.6.1 暴露性评价模型构建第50页
        5.6.2 暴露性评价第50-51页
    5.7 防灾减灾能力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51-54页
        5.7.1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第51页
        5.7.2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第51-52页
        5.7.3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第52-54页
    5.8 风险评价及区划第54-57页
        5.8.1 综合风险评价第54-55页
        5.8.2 风险区划第55-57页
    5.9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4页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60-61页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61页
    6.3 研究展望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个人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区域CFC-12、HCFC-22和HFC-134a排放量反演研究
下一篇:地面稠密降水观测资料在GRAPES_Meso模式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