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12-14页 |
1.2 损伤力学分析方法 | 第14-17页 |
1.2.1 尺度划分 | 第14页 |
1.2.2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 第14-16页 |
1.2.3 细观损伤力学 | 第16-17页 |
1.3 结构损伤演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焊接结构破坏过程的多尺度损伤演化特性 | 第19-22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受拉金属构件内部细观损伤演化的声发射探测 | 第26-36页 |
2.1 声发射技术原理及方法概述 | 第26-28页 |
2.2 金属构件拉伸过程的声发射试验 | 第28-29页 |
2.2.1 试样选材和加工尺寸 | 第28页 |
2.2.2 试验设备及过程 | 第28-29页 |
2.3 声发射信号特征及其分析 | 第29-32页 |
2.3.1 试样拉伸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与分析 | 第30-31页 |
2.3.2 塑性应变与声发射数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2.3.3 声发射信号与构件细观损伤特征的关联 | 第32页 |
2.4 不同变形阶段构件内部细观损伤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2.5 细观损伤对构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焊接构件变形与细观损伤演化的电测与X-CT同步探测 | 第36-48页 |
3.1 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3.1.1 X射线断层扫描(X-CT)技术 | 第36-37页 |
3.1.2 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 第37-38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8-40页 |
3.2.1 试样设计与制作 | 第38-39页 |
3.2.2 测试方案及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3.3 试样的X射线断层扫描 | 第40-41页 |
3.4 宏观损伤演化记录过程 | 第41-43页 |
3.5 焊缝损伤区典型细观缺陷的主要类型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焊接缺陷的几何形态对结构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 第48-60页 |
4.1 金属材料塑性损伤的细观力学理论 | 第48-49页 |
4.2 GTN细观损伤模型概述 | 第49-52页 |
4.3 焊接金属结构内部缺陷的几何形态 | 第52页 |
4.4 不同形态的缺陷对损伤演化的影响 | 第52-58页 |
4.4.1 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4.4.2 缺陷体积对损伤演化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3 缺陷形状对损伤演化的影响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损伤区细观裂纹扩展的分形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 | 第60-84页 |
5.1 含细观裂纹构件损伤演化过程探测 | 第61-65页 |
5.1.1 细观裂纹扩展图像记录与处理 | 第62-64页 |
5.1.2 构件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过程 | 第64-65页 |
5.2 分形理论概述 | 第65-68页 |
5.3 细观裂纹几何形态演化特征分析 | 第68-71页 |
5.3.1 细观裂纹扩展过程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5.3.2 细观缺陷演化过程中的分形特征 | 第69-70页 |
5.3.3 细观裂纹长度演化特征分析 | 第70-71页 |
5.4 宏细观损伤演化之间的关联 | 第71-72页 |
5.5 细观裂纹扩展的分形损伤度量 | 第72-73页 |
5.6 含细观裂纹构件多尺度损伤表征方法 | 第73-74页 |
5.7 多尺度损伤表征方法验证分析 | 第74-77页 |
5.8 含初始细观裂纹构件多尺度损伤表征数学意义 | 第77-83页 |
5.8.1 分形维数表达式 | 第78-79页 |
5.8.2 细观裂纹总长度表达式 | 第79-81页 |
5.8.3 细观裂纹分形损伤度量的数学意义 | 第81-82页 |
5.8.4 多尺度损伤表征模型的数学意义 | 第82-83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损伤区细观孔洞演化的分形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 | 第84-104页 |
6.1 含细观孔洞构件损伤演化过程 | 第84-89页 |
6.1.1 细观孔洞演化特征 | 第84-87页 |
6.1.2 构件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过程 | 第87-88页 |
6.1.3 宏细观损伤演化之间的关系 | 第88-89页 |
6.2 细观孔洞演化过程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 第89-92页 |
6.3 细观孔洞演化的分形损伤度量 | 第92-93页 |
6.4 含细观孔洞构件多尺度损伤表征方法 | 第93-94页 |
6.5 多尺度损伤表征的实验验证 | 第94-96页 |
6.6 含初始细观孔洞多尺度损伤表征数学意义 | 第96-102页 |
6.6.1 分形维数变化特征 | 第97-98页 |
6.6.2 最大孔洞体积变化特征 | 第98-100页 |
6.6.3 细观孔洞数量变化特征 | 第100-101页 |
6.6.4 细观孔洞分形损伤度量的数学意义 | 第101页 |
6.6.5 细观孔洞多尺度损伤表征的数学意义 | 第101-10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在焊接构件损伤演化致破坏分析中的应用 | 第104-116页 |
7.1 应用案例:焊接钢架结构试样 | 第104-106页 |
7.1.1 试样的结构几何特征 | 第105-106页 |
7.1.2 焊接杆件的受力特性 | 第106页 |
7.2 加载方案及测试过程 | 第106-107页 |
7.3 焊接区域初始缺陷分布状态 | 第107-109页 |
7.4 结构中焊接构件应变响应 | 第109-111页 |
7.5 构件多尺度损伤演化过程分析 | 第111-115页 |
7.5.1 初始损伤状态分析 | 第111-112页 |
7.5.2 损伤演化过程分析 | 第112-115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6-120页 |
8.1 本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16-118页 |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