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伽达默尔早期柏拉图研究的领路人 | 第12-21页 |
(一)保罗·纳托普:普遍心理学与自然法则 | 第12-13页 |
(二)尼古拉·哈特曼:认识与存在 | 第13-15页 |
(三)海德格尔:语言、逻各斯和此在之存在 | 第15-21页 |
二、柏拉图在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影响 | 第21-27页 |
(一)1923—1960 年对话辩证法形成前期的影响 | 第21-23页 |
(二)1960 年《真理与方法》成书期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真理与方法》成书后期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三、开放的对话:苏格拉底对话和柏拉图对话的融合 | 第27-39页 |
(一)对话的开放性 | 第27-31页 |
(二)对话中的问题意识 | 第31-35页 |
(三)对话中对概念的前把握 | 第35-39页 |
四、辩证的对话:黑格尔辩证法和柏拉图辩证法的融合 | 第39-49页 |
(一)矛盾性 | 第39-42页 |
(二)否定性 | 第42-45页 |
(三)历史性 | 第45-49页 |
五、实践的对话: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和柏拉图理论智慧的融合 | 第49-57页 |
(一)对话的实践性 | 第49-51页 |
(二)从理论对话向实践对话的过渡 | 第51-54页 |
(三)对话在诠释学语境中的实践智慧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