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网络解耦的潜油电机传热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潜油电机流体网络模型 | 第15-24页 |
2.1 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15-16页 |
2.1.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1.2 边界条件的确立 | 第16页 |
2.2 流体场的网络模型 | 第16-20页 |
2.2.1 全域流体场的网络模型 | 第17-18页 |
2.2.2 单节电机内部流体场的计算 | 第18-20页 |
2.3 物理模型及网格剖分 | 第20-23页 |
2.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3.2 物理模型的网格剖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传热模型及损耗的计算 | 第24-32页 |
3.1 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3.1.1 传热问题的边界条件 | 第24页 |
3.1.2 导热系数及对流传热系数 | 第24-26页 |
3.2 电机损耗的计算 | 第26-31页 |
3.2.1 电机的主要损耗 | 第27-28页 |
3.2.2 主要损耗的计算 | 第28-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潜油电机流体场及传热计算 | 第32-48页 |
4.1 电机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 第32-38页 |
4.1.1 电机整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 第32-34页 |
4.1.2 循环油路对电机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34-37页 |
4.1.3 电机气隙的温度分布情况 | 第37-38页 |
4.2 电机流体场的热效应 | 第38-45页 |
4.2.1 循环油路的流动特性 | 第38-42页 |
4.2.2 循环油路的散热特性 | 第42-45页 |
4.3 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