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我国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平原河网区圩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平原河网区圩区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2 研究现状总结及本文的研究定位 | 第20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圩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 第24-31页 |
2.1 圩区空间结构特征 | 第24页 |
2.2 圩区水量调配特征 | 第24-26页 |
2.2.1 排涝过程 | 第25页 |
2.2.2 灌溉过程 | 第25-26页 |
2.3 圩区非点源污染特征 | 第26-30页 |
2.3.1 圩内非点源污染源解析 | 第26-29页 |
2.3.2 圩区非点源污染停滞(积聚)特征 | 第29-30页 |
2.3.3 圩区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典型圩区水量调配及圩区污染负荷强度变化特征 | 第31-50页 |
3.1 研究区概况和基础数据 | 第31-40页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31-33页 |
3.1.2 基础数据 | 第33-40页 |
3.2 实验方案设计及水样采集 | 第40-41页 |
3.2.1 圩区内外水量交换观测实验方案设计 | 第40页 |
3.2.2 水质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0-41页 |
3.3 圩区进、排水量分析 | 第41-42页 |
3.4 圩区氮磷污染分布特征 | 第42-49页 |
3.4.1 圩区稻季进、排水水质特征 | 第42-44页 |
3.4.2 圩内氮磷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3.4.3 圩内氮磷污染时序变化特征 | 第45-47页 |
3.4.4 圩区内、外河氮磷污染分布特征 | 第47-49页 |
3.5 圩区污染负荷排出量 | 第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典型圩区氮磷负荷的SWAT模拟与分析 | 第50-60页 |
4.1 模型运行工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1.1 空间离散化 | 第50-51页 |
4.1.2 模型参数化 | 第51-52页 |
4.2 模型率定 | 第52-53页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4.3.1 总氮、总磷年均产出空间分析 | 第53-55页 |
4.3.2 总氮、总磷月均产出时序分析 | 第55-57页 |
4.3.3 总氮、总磷月均产出总量与排出量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图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