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2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2.1 动机的相关概念 | 第10-14页 |
1.2.1.1 概念 | 第10页 |
1.2.1.2 人类动机功能 | 第10-11页 |
1.2.1.3 分类 | 第11-12页 |
1.2.1.4 关于动机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运动动机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1.2.3 国外关于运动动机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的研究 | 第16-20页 |
1.2.4.1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2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激发与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4.3 国内关于不同群体运动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0-22页 |
2.2.2.1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2.2.2.2 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2.2.2.3 问卷效度 | 第22页 |
2.2.2.4 问卷信度 | 第22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22页 |
2.2.4 访谈法 | 第22-23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3.1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3-25页 |
3.2 滁州市男高中生不同运动水平的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第25-28页 |
3.2.1 投射上因素上的差异 | 第26页 |
3.2.2 外部调节因素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3.2.3 认同因素上的差异 | 第27页 |
3.2.4 求知因素上的差异 | 第27页 |
3.2.5 求成就因素上的差异 | 第27-28页 |
3.2.6 求刺激因素上的差异 | 第28页 |
3.2.7 无动机因素上的差异 | 第28页 |
3.3 滁州市不同参与形式的男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第28-34页 |
3.3.1 外部调节因素上的差异 | 第31页 |
3.3.2 投射因素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3.3.3 认同因素上的差异 | 第32页 |
3.3.4 求知因素上的差异 | 第32页 |
3.3.5 求成就因素上的差异 | 第32-33页 |
3.3.6 求刺激因素上的差异 | 第33页 |
3.3.7 无动机因素上的差异 | 第33-34页 |
3.4 滁州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男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第34-36页 |
3.5 滁州市生源差异的男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第36-38页 |
3.6 滁州市年级差异的男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第38-41页 |
4. 结论 | 第41页 |
5. 建议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