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言 | 第6-7页 |
1 挪用之单位主体争议 | 第7-13页 |
1.1 争议及评述 | 第7-8页 |
1.2 单位应为挪用公款罪主体立论及依据 | 第8-13页 |
1.2.1 单位挪用公款行为的危害性 | 第8-9页 |
1.2.2 从严惩处腐败犯罪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9-10页 |
1.2.3 刑法对单位挪用公款行为惩处的缺失 | 第10-12页 |
1.2.4 单位挪用公款行为入罪与刑法的谦抑性并不矛盾 | 第12-13页 |
2 挪用之对象争议 | 第13-20页 |
2.1 财产性利益的争议及处理 | 第13-15页 |
2.2 非特定公物的争议及处理 | 第15-20页 |
2.2.1 争议及评述 | 第15-16页 |
2.2.2 非特定公物成为挪用公款犯罪对象立论及依据 | 第16-20页 |
3 挪用之行为争议 | 第20-28页 |
3.1 担保行为的挪用公款争议 | 第20-23页 |
3.1.1 争议及评述 | 第20-21页 |
3.1.2 担保行为的挪用公款定性 | 第21-23页 |
3.2 以后次挪用归还前次挪用公款行为的数额计算争议 | 第23-28页 |
3.2.1 争议及评述 | 第23-26页 |
3.2.2 应按实际挪用数额累计计算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