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红军长征中若干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性影响的事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7页
    1 对“转折”一词的界定第8-9页
    2 选题来源及意义第9-10页
    3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5页
    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第1章 长征初期:改变行军方向与确立正确领导第17-26页
    1.1 战略转移:从死的危险到生的希望的转折第17-19页
        1.1.1 置身死的危险第17-18页
        1.1.2 寻找生的希望第18-19页
    1.2 通道-黎平转兵:从面临全军覆灭到走向相对安全的转折第19-23页
        1.2.1 通道会议初行转兵第19-20页
        1.2.2 黎平会议决行转兵第20-21页
        1.2.3 通道-黎平转兵开启了毛泽东重新崛起之路第21-23页
    1.3 遵义会议:从错误指挥到正确领导的转折第23-26页
        1.3.1 军事指挥上的转折第24页
        1.3.2 组织领导上的调整第24-25页
        1.3.3 思想路线上的转变第25-26页
第2章 长征中期:甩开敌人追杀与解决党内危机第26-33页
    2.1 越江渡河:从长期被围追堵截到甩开敌人追杀的转折第26-28页
        2.1.1 巧越金沙江,掌握主动权第26页
        2.1.2 强渡大渡河,未成石达开第26-28页
    2.2 两河口会议:革命重心由南至北的转折第28-30页
        2.2.1 革命重心一直在南第28-29页
        2.2.2 革命重心开始转北第29-30页
    2.3 巴西会议:从面临武力威胁到中央成功自救的转折第30-33页
        2.3.1 速离险区的紧急行动第30-31页
        2.3.2 危急局面的再次转机第31-33页
第3章 长征后期:根据地的重建与革命力量的集聚第33-39页
    3.1 奠基西北:从丢失根据地到重建根据地的转折第33-35页
        3.1.1 失利—转移—撤出:基本丢失根据地第33页
        3.1.2 动议—方针—决策:开启重建根据地第33-35页
    3.2 瓦窑堡会议:由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第35-37页
        3.2.1 政治路线的调整第35-36页
        3.2.2 军事路线的调整第36-37页
    3.3 三军大会师:革命力量从分散到集聚的转折第37-39页
        3.3.1 革命队伍的分散第37页
        3.3.2 革命力量的集聚第37-39页
第4章 系列转折性事件偶然性背后的历史必然性第39-45页
    4.1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关系的论述第39-40页
    4.2 必然性因素:历史环境与中共党内的健康力量第40-44页
    4.3 表相到内质:系列转折性事件从偶然到必然的内在逻辑演进第44-45页
余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与承担的科研任务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州市苍南县海滩涂养殖观光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温州市瓯海区涉苯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