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1.1 斜拉桥概述 | 第10页 |
1.1.2 箱梁特点及发展 | 第10-11页 |
1.2 剪力滞效应的产生及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2.1 剪力滞效应的产生及影响 | 第11页 |
1.2.2 主要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本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单箱三室截面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比拟杆分析方法 | 第15-31页 |
2.1 单箱三室箱梁截面加劲杆面积公式推导 | 第15-18页 |
2.1.1 加劲薄板等效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1.2 箱梁翼板等效系数的推导 | 第16-17页 |
2.1.3 比拟杆面积公式的推导 | 第17-18页 |
2.2 剪力滞效应微分方程推导 | 第18-21页 |
2.2.1 加劲杆静力方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2.2 翼板剪力滞效应控制微分方程 | 第19-21页 |
2.3 边界条件 | 第21页 |
2.4 腹板剪力流分配 | 第21页 |
2.5 剪力滞效应控制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 第21-23页 |
2.5.1 R语言表述 | 第21页 |
2.5.2 R语言求解剪力滞微分方程组 | 第21-23页 |
2.6 算例分析 | 第23-28页 |
2.6.1 算例概况 | 第23-24页 |
2.6.2 简支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24-25页 |
2.6.3 连续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25-27页 |
2.6.4 精度分析 | 第27-28页 |
2.7 不同杆数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2.7.1 分析工况 | 第28-29页 |
2.7.2 不同杆数比拟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索支撑单箱三室箱梁纵向弯曲时的局部扭转效应 | 第31-55页 |
3.1 索支撑单箱三室箱梁的纵向弯曲变形模式 | 第31-34页 |
3.1.1 受力分解 | 第31-33页 |
3.1.2 空间变形模式 | 第33-34页 |
3.2 以截面剪力流平衡为基础的局部扭转效应计算 | 第34-49页 |
3.2.1 单箱三室箱梁弯曲剪力流 | 第34-40页 |
3.2.2 基于剪力流平衡条件的局部扭转荷载计算 | 第40-47页 |
3.2.3 单室截面局部扭转等效荷载计算 | 第47-49页 |
3.3 考虑局部扭转的截面纵向弯曲应力 | 第49-54页 |
3.3.1 应力组成 | 第49-50页 |
3.3.2 剪力滞弯曲应力 | 第50-51页 |
3.3.3 局部扭转、畸变翘曲应力及横向弯曲应力计算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索支撑下单箱三室箱梁剪力滞效应的试验分析 | 第55-71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55页 |
4.2 试验内容 | 第55-57页 |
4.3 模型设计 | 第57-59页 |
4.3.1 单箱三室箱梁有机玻璃模型 | 第57页 |
4.3.2 测点布置 | 第57-58页 |
4.3.3 加载模型构造设计 | 第58-59页 |
4.4 模型试验 | 第59-63页 |
4.4.1 加载方案 | 第59-63页 |
4.5 结果对比 | 第63-69页 |
4.6 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 单箱三室箱梁剪力滞效应微分方程组R语言求解程序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