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微耕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驱动式茶园微耕机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18-32页 |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18-21页 |
2.1.1 设计依据与农艺要求 | 第18页 |
2.1.2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18-20页 |
2.1.3 整机工作原理与特点 | 第20-21页 |
2.2 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21-28页 |
2.2.1 整体传动系统的拟定 | 第21-22页 |
2.2.2 功耗的计算与发动机的选配 | 第22-24页 |
2.2.3 动力总传动比分配 | 第24-25页 |
2.2.4 整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25-28页 |
2.3 其它关键部件的设计 | 第28-31页 |
2.3.1 微耕机刀辊的设计 | 第28-29页 |
2.3.2 耕深调节装置的设计 | 第29-30页 |
2.3.3 消除漏耕装置的设计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微耕机的力学分析与运动学分析 | 第32-43页 |
3.1 力学分析 | 第32-39页 |
3.1.1 整体受力分析 | 第32-33页 |
3.1.2 旋耕刀受力分析 | 第33-34页 |
3.1.3 旋耕刀的静力学分析 | 第34-37页 |
3.1.4 刀轴受力分析 | 第37-38页 |
3.1.5 旋耕刀轴的强度校核 | 第38-39页 |
3.2 微耕机运动分析 | 第39-42页 |
3.2.1 旋耕刀的运动方程 | 第39-40页 |
3.2.2 耕作深度 | 第40-41页 |
3.2.3 切土节距 | 第41页 |
3.2.4 沟底凸起高度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驱动式茶园微耕机变速箱的优化设计 | 第43-56页 |
4.1 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43-44页 |
4.2 基本遗传算法 | 第44-45页 |
4.3 NSGA-Ⅱ算法 | 第45-47页 |
4.4 微耕机变速箱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7-51页 |
4.4.1 设计变量的选取 | 第47页 |
4.4.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47-48页 |
4.4.3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48-49页 |
4.4.4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4.5 编制程序及优化求解 | 第51-55页 |
4.5.1 SGA算法优化求解 | 第51-53页 |
4.5.2 NSGA-Ⅱ算法优化求解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驱动式茶园微耕机田间试验与分析 | 第56-63页 |
5.1 性能试验 | 第56-58页 |
5.1.1 试验标准 | 第56页 |
5.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6-57页 |
5.1.3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5.2 正交试验 | 第58-62页 |
5.2.1 试验方法 | 第58页 |
5.2.2 测定项目 | 第58-59页 |
5.2.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专利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