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现量”理论的美学解读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由佛入美的 “现量”新释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概说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现量”理论的生成语境与学术缘起 | 第17-40页 |
第一节 学术复国的现实文化策略 | 第17-28页 |
一、独特时代中的 “现量”理论 | 第17-22页 |
二、湘学影响下的 “现量”理论 | 第22-28页 |
第二节 求真尚实的学术话语清理 | 第28-40页 |
一、 “现量”理论的自身定位 | 第29-34页 |
二、 “现量”理论的对外清理 | 第34-40页 |
第二章 “现量”理论的美学内涵与特点 | 第40-69页 |
第一节 “现量”理论的美学内涵 | 第40-50页 |
一、 “现在”义 | 第40-43页 |
二、 “现成”义 | 第43-46页 |
三、 “显现真实”义 | 第46-50页 |
第二节 “现量”理论的美学特点 | 第50-69页 |
一、当下时空中的直觉探索 | 第50-57页 |
二、天人合一下的至 “诚”追求 | 第57-62页 |
三、辩证两端间的张力释放 | 第62-69页 |
第三章 “现量”理论的美学效应与评价反思 | 第69-94页 |
第一节 “现量”的理论效应 | 第69-82页 |
一、定位于船山美学内部的 “现量”理论 | 第69-75页 |
二、定位于船山美学外部的 “现量”理论 | 第75-82页 |
第二节 “现量”的实践效应 | 第82-89页 |
一、诗学批评 | 第82-86页 |
二、诗词创作 | 第86-89页 |
第三节 对于 “现量”理论的综合评价与反思 | 第89-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