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1 青枯病病原菌 | 第11-13页 |
1.1.1 青枯病病原菌 | 第11-12页 |
1.1.2 青枯病病原菌的检测研究 | 第12-13页 |
1.2 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与致病机理 | 第13-14页 |
1.3 辣椒青枯病的防治 | 第14-15页 |
1.4 砧木的选择与应用 | 第15页 |
1.5 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 第15-16页 |
1.6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类 | 第16-17页 |
1.7 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上的研究应用 | 第17-19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青枯病病原菌PCR鉴定 | 第21-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2.1.2 供试培养基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23页 |
2.1.4 青枯病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 第23页 |
2.1.5 青枯病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1.6 青枯病菌的鉴定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2.2.1 青枯病菌的分离及形态 | 第24-25页 |
2.2.2 青枯病菌的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砧用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杂种优势分析 | 第29-3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3.2.1 青枯病菌致病性检测 | 第29页 |
3.2.2 砧用辣椒苗期青枯病抗性鉴定 | 第29-30页 |
3.2.3 砧用辣椒杂交后代青枯病抗性鉴定 | 第30页 |
3.2.4 青枯病病情调查 | 第30-31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9页 |
3.3.1 烟叶过敏性反应 | 第31页 |
3.3.2 砧用辣椒对青枯病抗性表型 | 第31-33页 |
3.3.3 砧用辣椒田间青枯病菌接种结果 | 第33-35页 |
3.3.4 杂交F_1代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及杂种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3.3.5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39-5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4.1.1 供试材料与青枯病菌病原菌 | 第39页 |
4.1.2 引物及生物试剂 | 第3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4.2.1 砧用辣椒世代群体的青枯病抗性鉴定 | 第39-40页 |
4.2.2 砧用辣椒DNA的提取 | 第40页 |
4.2.3 抗感青枯病砧用辣椒DNA池的构建 | 第40页 |
4.2.4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40-41页 |
4.2.5 引物的筛选 | 第41页 |
4.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4.3.1 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与遗传分析 | 第41-42页 |
4.3.2 砧用辣椒DNA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 | 第42-43页 |
4.3.3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与分析 | 第43-46页 |
4.3.4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基因连锁分析 | 第46-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5.1 青枯病菌PCR检测 | 第50页 |
5.2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鉴定 | 第50页 |
5.3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杂种优势分析 | 第50-51页 |
5.4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51页 |
5.5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