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刑法规制的法理 | 第14-19页 |
(一) 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特征 | 第14-17页 |
1. 技术性 | 第15页 |
2. 多样性 | 第15-16页 |
3. 普遍性 | 第16页 |
4. 严重性 | 第16-17页 |
(三) 刑法规制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依据 | 第17-19页 |
1. 实践依据 | 第17页 |
2. 法理依据 | 第17-19页 |
二、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刑法规制的现状 | 第19-22页 |
(一) 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定罪的法律依据 | 第19-20页 |
1.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之规定 | 第19页 |
2. 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行为之规定 | 第19-20页 |
(二) 网络寻衅滋事行为规制的司法实践 | 第20-22页 |
1. 典型案例介绍 | 第20-21页 |
2. 典型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21-22页 |
三、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刑法规制的争议问题 | 第22-32页 |
(一) 网络寻衅滋事行为是否属于寻衅滋事犯罪的行为方式的争议 | 第22-25页 |
1.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行为定性 | 第22-23页 |
2. 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是否属于“起哄闹事” | 第23-25页 |
(二) “网络空间”是否属于公共场所的争议 | 第25-28页 |
1. 刑法对公共场所的界定 | 第25-26页 |
2. 虚拟网络空间的本质定性 | 第26-28页 |
3. “网络空间”不能认定为“公共场所” | 第28页 |
(三) “网络空间秩序”是否属于“公共场所秩序”的争议 | 第28-32页 |
1. 公共秩序与公共场所秩序的关系 | 第28-29页 |
2. 《解释》对“公共秩序”的表述超出了法条内涵范围 | 第29-30页 |
3. 网络空间秩序不属于公共场所秩序 | 第30-32页 |
四、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刑法规制对策 | 第32-40页 |
(一) 严格限制刑法规制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根据 | 第32-35页 |
1. 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 | 第32-34页 |
2.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 第34-35页 |
(二) 寻衅滋事罪在网络空间的适用限制 | 第35-40页 |
1. 现有可以规制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罪名 | 第35-36页 |
2. 以寻衅滋事罪定罪的条件 | 第36-40页 |
五、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