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优异新品系选育及SSR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马铃薯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现状 | 第11页 |
1.3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4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要求 | 第12页 |
1.5 马铃薯育种技术 | 第12-15页 |
1.5.1 引种鉴定 | 第13页 |
1.5.2 杂交育种 | 第13页 |
1.5.3 诱变育种 | 第13-14页 |
1.5.4 生物技术育种 | 第14-15页 |
1.6 杂种后代鉴定方法 | 第15-17页 |
1.6.1 形态标记鉴定 | 第15页 |
1.6.2 细胞学标记鉴定 | 第15-16页 |
1.6.3 同工酶鉴定 | 第16页 |
1.6.4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试验材料及选育过程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2.2.1 试验地的概况及试验方案 | 第18-19页 |
2.2.2 植株的形态性状及生育期观察 | 第19页 |
2.2.3 PMC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观察 | 第19页 |
2.2.4 花粉育性观测 | 第19-20页 |
2.2.5 供试材料的薯块及产量性状测定 | 第20页 |
2.2.6 供试材料的品质性状测定 | 第20页 |
2.2.7 供试材料的DNA提取与纯度检测 | 第20页 |
2.2.8 SSR-PCR扩增 | 第20-21页 |
2.2.9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21页 |
2.2.10 SSR适宜引物筛选 | 第21-22页 |
2.2.11 SSR多态性统计及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3.1 新品系生育期和表型特征比较 | 第23-24页 |
3.2 新品系的块茎特征表现 | 第24-25页 |
3.3 新品系的产量性状比较 | 第25-26页 |
3.4 各品系的品质性状比较 | 第26-27页 |
3.5 新品系的花粉育性和染色体配对构型 | 第27-30页 |
3.5.1 各品系间的花粉育性比较 | 第27-29页 |
3.5.2 各品系间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差异 | 第29-30页 |
3.6 马铃薯优异新品系的SSR分析 | 第30-33页 |
3.6.1 各供试材料的DNA质量检测 | 第30-31页 |
3.6.2 新品系及其亲本的SSR扩增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5页 |
4.1 马铃薯块茎的营养品质变化 | 第33页 |
4.2 马铃薯染色体构型与花粉育性 | 第33-34页 |
4.3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图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