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2. 论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一、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4-17页 |
(一) 重要概念阐释 | 第14-15页 |
1. 公共服务 | 第14页 |
2. 农村公共服务 | 第14-15页 |
(二) 相关理论阐释 | 第15-17页 |
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5页 |
3.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15-17页 |
二、伊金霍洛旗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 第17-32页 |
(一) 伊金霍洛旗农牧区公共服务基本情况及成效 | 第17-25页 |
1. 基础设施 | 第18-19页 |
2. 社会事业 | 第19-20页 |
3. 产业服务 | 第20-22页 |
4. 扶贫济困 | 第22-23页 |
5. 干部队伍 | 第23-25页 |
6. 管理机制 | 第25页 |
(二) 伊金霍洛旗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25-32页 |
1. 五大发展理念尚未深入公共服务改革实际 | 第25-26页 |
2.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且部门间协作不畅 | 第26-27页 |
3. 农牧区公共服务决策对群众需求分析不足 | 第27-28页 |
4. 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干部队伍战斗力不强 | 第28-29页 |
5. 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资金保障存在困难 | 第29-30页 |
6. 政策信息传导和落实反馈机制不够高效 | 第30-32页 |
三、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一) 国外相关经验 | 第32-33页 |
1. 美国乡村公共服务各主体有效供给 | 第32页 |
2. 德国乡村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 | 第32-33页 |
3. 英国自下而上政策制定和中心村建设策略 | 第33页 |
(二) 国内相关经验 | 第33-35页 |
1. 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 第33页 |
2. 江苏省启东市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经验 | 第33-34页 |
3.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168”协同型农村公共服务模式 | 第34-35页 |
四、改善与提升伊金霍洛旗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 第35-40页 |
(一) 强化对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规划引领 | 第35页 |
(二) 推进农牧区公共产品多元化高效协同供给 | 第35-36页 |
(三) 建立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 第36-37页 |
(四)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干部队伍建设 | 第37页 |
(五) 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资金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六) 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和全过程绩效考核评估管理体制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