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特异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2 启动子在真核生物中的概述 | 第9-10页 |
1.2.1 基本转录因子 | 第10页 |
1.2.2 核心启动子 | 第10页 |
1.3 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的探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1 启动子的应用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启动子特异表达植株的筛选 | 第13-24页 |
2.1 概述 | 第13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3-1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13-14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14-15页 |
2.2.4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5-18页 |
2.3.1 GUS染色观察 | 第15-16页 |
2.3.2 徒手切片观察 | 第16页 |
2.3.3 石蜡切片观察 | 第16-1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2.4.1 GUS染色法突变体初筛 | 第18-20页 |
2.4.2 GUS染色第二次筛选 | 第20-22页 |
2.4.3 石蜡切片的第三次筛选 | 第22页 |
2.5 讨论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TAIL-PCR扩增特异序列 | 第24-38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3.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3.3.1 水稻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3.3.2 水稻TAIL-PCR鉴定 | 第28-31页 |
3.3.3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1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3.4.1 水稻DNA提取结果 | 第31-32页 |
3.4.2 TAIL-PCR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3.4.3 TAIL-PCR测序结果 | 第33-36页 |
3.5 讨论 | 第36-37页 |
3.5.1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5.2 基因插入位点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特异启动子的克隆 | 第38-50页 |
4.1 概述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4.2.4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4.3.1 设计引物 | 第39-41页 |
4.3.2 PCR扩增 | 第41-42页 |
4.3.3 载体构建 | 第42-4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拟南芥验证试验 | 第50-60页 |
5.1 概述 | 第50页 |
5.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0-53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1-52页 |
5.2.4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2-5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5.3.1 菌体的制备 | 第53-54页 |
5.3.2 野生型拟南芥的培养 | 第54-55页 |
5.3.3 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55页 |
5.3.4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55-5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