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地区古近系布心组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8-9页 |
| 1.2.1 三水盆地研究现状 | 第8页 |
| 1.2.2 油气成藏理论发展 | 第8-9页 |
| 1.2.3 富烃陷成藏研究 | 第9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2-46页 |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5页 |
| 2.2 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15-21页 |
| 2.2.1 基底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 2.2.2 盆地上覆地层特征 | 第17-21页 |
| 2.2.3 油层对比和划分 | 第21页 |
| 2.3 沉积体系及演化 | 第21-26页 |
| 2.3.1 盆地沉积体系 | 第21-25页 |
| 2.3.2 盆地沉积环境演化 | 第25-26页 |
| 2.4 沉积相特征 | 第26-46页 |
| 2.4.1 测井相 | 第26-29页 |
| 2.4.2 砂体展布特征 | 第29-34页 |
| 2.4.3 有效储层展布特征 | 第34-46页 |
| 第三章 储层特征 | 第46-64页 |
|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6-49页 |
| 3.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9-52页 |
| 3.3 储层孔喉特征 | 第52-53页 |
| 3.4 储层成岩作用 | 第53-55页 |
| 3.4.1 机械压实作用 | 第54页 |
| 3.4.2 胶结作用 | 第54页 |
| 3.4.3 溶蚀作用 | 第54-55页 |
| 3.5 储层敏感性 | 第55-58页 |
| 3.6 储层润湿性 | 第58页 |
| 3.7 储层物性参数建模 | 第58-64页 |
| 3.7.1 测井数据导入 | 第58-60页 |
| 3.7.2 解释数据离散化 | 第60页 |
| 3.7.3 孔隙度、渗透率的相控模型 | 第60-64页 |
| 第四章 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 第64-78页 |
| 4.1 油藏类型 | 第64-66页 |
| 4.2 成藏主控因素 | 第66-78页 |
| 4.2.1 烃源岩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第66-75页 |
| 4.2.2 源储空间状态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第75页 |
| 4.2.3 构造展布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主要认识及结论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