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纸坊北—顺宁油区长6~长9油层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其控油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目的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8-10页
    1.3 题目来源第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12页
    1.5 创新点第12-13页
    1.6 完成的工作量第13-14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3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4-15页
    2.2 地层对比方法及依据第15-16页
    2.3 地层划分界限及标志层第16-18页
        2.3.1 标志层第16-17页
        2.3.2 地层划分界限第17-18页
    2.4 地层基本特征第18-19页
        2.4.1 长6油层组第18页
        2.4.2 长7油层组第18页
        2.4.3 长8油层组第18页
        2.4.4 长9油层组第18-19页
    2.5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9-23页
        2.5.1 长6顶面构造第20-21页
        2.5.2 长7顶面构造第21页
        2.5.3 长8顶面构造第21页
        2.5.4 长9顶面构造第21-23页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第23-32页
    3.1 沉积相标志第23-25页
        3.1.1 颜色标志第23页
        3.1.2 沉积结构标志第23页
        3.1.3 沉积构造标志第23-24页
        3.1.4 测井标志第24-25页
    3.2 沉积相发育类型及特征第25-26页
        3.2.1 水下分流河道第25-26页
        3.2.2 水下分流间湾第26页
        3.2.3 水下天然堤第26页
        3.2.4 半深湖泥第26页
        3.2.5 浊积岩第26页
    3.3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26-32页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32-60页
    4.1 岩石学特征第32-35页
        4.1.1 碎屑成分第32-33页
        4.1.2 填隙物成分第33-34页
        4.1.3 结构特征第34-35页
    4.2 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第35-48页
        4.2.1 孔隙类型第35-38页
        4.2.2 孔喉大小及分布第38-39页
        4.2.3 孔隙结构及特征第39-48页
    4.3 物性特征第48-51页
    4.4 成岩作用第51-55页
        4.4.1 压实作用第51页
        4.4.2 胶结作用第51-52页
        4.4.3 溶解作用第52-53页
        4.4.4 交代作用第53页
        4.4.5 成岩阶段划分第53-55页
    4.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55-60页
        4.5.1 层内非均质性第55-58页
        4.5.2 层间非均质性第58-59页
        4.5.3 平面非均质性第59-60页
第五章 油水分布及油藏特征第60-63页
    5.1 油水分布特征第60-62页
        5.1.1 油水平面分布特征第60-61页
        5.1.2 纵向分布特征第61-62页
    5.2 油藏类型第62-63页
第六章 储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研究第63-74页
    6.1 岩石类型及沉积特征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63-64页
    6.2 砂体分布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64-67页
    6.3 孔隙结构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67-68页
    6.4 物性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68-69页
    6.5 成岩作用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69-71页
    6.6 非均质性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第71-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中间相遇攻击方法的分组密码分析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