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利用微藻处理污水 | 第12-14页 |
1.2.1 微藻概况 | 第12页 |
1.2.2 微藻处理污水的原理 | 第12-13页 |
1.2.3 微藻处理污水与生物柴油生产相耦合 | 第13-14页 |
1.3 微藻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1 生物柴油的生产 | 第14页 |
1.3.2 食品动物饲料 | 第14页 |
1.3.3 医药保健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污水中藻株的分离和鉴定 | 第17-2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1.3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2.1 污水的分析 | 第18页 |
2.2.2 污水中微藻的分离与纯化 | 第18-19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3.1 污水参数测定 | 第19-20页 |
2.3.2 污水中藻株的分离和鉴定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用于污水处理的优势微藻种的筛选 | 第23-29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3.1.3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2.1 污水培养测试藻株 | 第24-25页 |
3.2.2 指标参数的测定 | 第2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3.3.1 污水培养中测试藻株的初筛结果 | 第25-26页 |
3.3.2 污水培养中优势藻株复筛结果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Desmodesmus sp.WC08生长条件及人工污水中放大培养研究 | 第29-43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4.2.1 培养与检测 | 第30页 |
4.2.2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4.2.3 响应面培养优化 | 第31-32页 |
4.2.4 人工污水中的放大培养 | 第3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4.3.1 接种量对Desmodesmus sp. WC08生物量积累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4.3.2 初始pH值对Desmodesmus sp. WC08生物量积累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3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4.3.4 响应面优化的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4.3.5 人工污水中的放大培养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产物藻粉的利用 | 第43-51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5.1.3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5.2.1 脂肪酸的测定 | 第44页 |
5.2.2 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44-45页 |
5.2.3 不同极性萃取物的制备 | 第45页 |
5.2.4 不同极性粗提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5-4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3.1 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6-47页 |
5.3.2 营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5.3.3 不同极性粗提物的抗菌活性 | 第48-49页 |
5.3.4 不同极性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缩略词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