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除冰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除雪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 ·抗凝冰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及配合比原理 | 第14-24页 |
| ·橡胶颗粒的基本性质 | 第14-17页 |
| ·橡胶颗粒的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 ·橡胶颗粒的形状特性 | 第15页 |
| ·橡胶颗粒的力学特性 | 第15-16页 |
| ·橡胶颗粒的技术要求 | 第16-17页 |
| ·沥青胶结料的选用 | 第17-19页 |
| ·各种集料的基本要求 | 第19-21页 |
| ·橡胶颗粒与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1-23页 |
| ·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 | 第21-22页 |
| ·橡胶颗粒与沥青及矿料的作用原理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4-38页 |
|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参量的确定 | 第24-28页 |
| ·橡胶颗粒的掺量、粒径的确定 | 第24页 |
| ·混合料级配的原理 | 第24-25页 |
| ·室内的拌合工艺 | 第25页 |
| ·拌合温度和时间 | 第25-26页 |
| ·室内压实技术 | 第26-28页 |
| ·矿料级配类型的确定 | 第28页 |
|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8-37页 |
| ·SMA-13 级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8-33页 |
| ·AC-13 型级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 第38-48页 |
| ·高温稳定性 | 第38-40页 |
| ·低温性能 | 第40-41页 |
| ·试验步骤 | 第40-41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页 |
| ·水稳定性能 | 第41-43页 |
| ·抗老化性能 | 第43-46页 |
| ·引起橡胶老化的因素 | 第44页 |
| ·橡胶老化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老化性能评价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荷载与应变的关系 | 第48-55页 |
| ·不同温度下,应变与荷载大小的关系 | 第48-52页 |
|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49-50页 |
| ·不同温度、0.5Rc 压强下,试件的回弹率 | 第50-51页 |
| ·不同温度下,模拟汽车荷载下的回弹率 | 第51-52页 |
| ·数据汇总及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室内模拟破冰试验 | 第55-62页 |
| ·自应力弹性沥青混凝土破冰机理 | 第55-56页 |
| ·室内模拟破冰试验 | 第56-61页 |
| ·影响破冰试验的因素 | 第56-57页 |
| ·荷载大小对破冰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