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章研究的思路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的思路框架 | 第12-14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数据资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现状 | 第16-31页 |
2.1 大部制体制概述 | 第16-20页 |
2.1.1 大部制体制的概念 | 第16-18页 |
2.1.2 大部制体制的特征 | 第18-20页 |
2.2 大部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扁平化组织理论 | 第21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2.3 管理层次和幅度理论 | 第21-22页 |
2.2.4“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2页 |
2.2.5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2页 |
2.3 国外大部制改革与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2.3.1 英国、德国、巴西、日本和美国五国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 第22-23页 |
2.3.2 五国机构设置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2.3.3 五个国家机构设置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2.4 我国大部制改革历程 | 第25-29页 |
2.4.1 改革开放前的情况 | 第25-26页 |
2.4.2 改革开放后的情况 | 第26-27页 |
2.4.3 国务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 第27-29页 |
2.5 外省大部制改革的情况 | 第29-31页 |
2.5.1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 第29页 |
2.5.2 顺德区大部制体制调整的主要特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河北省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历程 | 第31-39页 |
3.1 1983 年河北省大部制改革 | 第31页 |
3.2 1994 年河北省地方各级党政大部制改革 | 第31-33页 |
3.3 2000 年河北省地方各级党政大部制改革 | 第33-35页 |
3.4 2003 年河北省地方各级党政大部制改革 | 第35-37页 |
3.5 2009 年河北省政府大部制改革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河北省大部制体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9-47页 |
4.1 河北省政府机构设置现状 | 第39页 |
4.2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 | 第39-40页 |
4.3 对河北省政府部门大部制体制改革建议的问卷调查 | 第40-42页 |
4.3.1 建议维持现有职责分工不变的涉及20个部门16项职责 | 第40-41页 |
4.3.2 需要与国务院新组建部门的职责衔接进行调整的涉及8个部门项职责 | 第41页 |
4.3.3 需要与国务院重新组建部门的职责衔接进行调整的涉及1个部门3 项职责 | 第41-42页 |
4.4 对河北省政府机构设置的问题分析 | 第42-43页 |
4.4.1 2009 年大部制改革基本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 第42页 |
4.4.2 部门间职责交叉、分散等情况仍大量存在 | 第42页 |
4.4.3 宏观社会管理部门对具体事务干涉过多过细 | 第42-43页 |
4.4.4 机构编制与事业发展需要二者矛盾依然存在 | 第43页 |
4.4.5 党政部门职责交叉 | 第43页 |
4.4.6 省政府机构改革与市县政府改革缺乏衔接 | 第43页 |
4.4.7 政府机构改革与其他配套措施缺乏统筹机制 | 第43页 |
4.5 大部制体制改革的难点 | 第43-47页 |
4.5.1 部门利益破除难 | 第43-44页 |
4.5.2 部门有效监督难 | 第44-45页 |
4.5.3 部门整合协调难 | 第45页 |
4.5.4 人员分流安排难 | 第45-46页 |
4.5.5 民间组织发展难 | 第46页 |
4.5.6 配套体制改革难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推动大部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强力推进政府转变职能 | 第47页 |
5.2 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大部门改革 | 第47页 |
5.3 继续提高行政权力优化的水平 | 第47-48页 |
5.4 抓住重点以及关键环节深化改革 | 第48页 |
5.5 加强体制机制的“软件升级” | 第48页 |
5.6 分类加大改革试点经验 | 第48-49页 |
5.7 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