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工程的牙齿修复及快速成形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1.1 逆向工程技术 | 第11-14页 | 
| 1.1.1 逆向工程技术的概述 | 第11页 | 
| 1.1.2 正逆向工程技术的对比 | 第11-12页 | 
| 1.1.3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 1.1.4 数据获取 | 第13-14页 | 
| 1.2 快速成形技术 | 第14-20页 | 
| 1.2.1 快速成形技术的概述 | 第14页 | 
| 1.2.2 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 | 第14-15页 | 
| 1.2.3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点 | 第15页 | 
| 1.2.4 快速成形技术的分类 | 第15-16页 | 
| 1.2.5 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1.2.6 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CT扫描及曲面重构理论 | 第22-30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基于工业CT数据的采集 | 第22-25页 | 
| 2.2.1 工业CT扫描的组成 | 第22-23页 | 
| 2.2.2 工业CT的工作原理 | 第23页 | 
| 2.2.3 工业CT扫描的扫描特点 | 第23-24页 | 
| 2.2.4 工业CT扫描的设备 | 第24-25页 | 
| 2.3 曲面重构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2.3.1 Bezier曲线/曲面 | 第25-26页 | 
| 2.3.2 NURBS曲线/曲面 | 第26-28页 | 
| 2.4 Geomagic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牙模的扫描与曲面重构 | 第30-39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牙模三维图像的扫描与拼接 | 第30-31页 | 
| 3.3 牙模三维模型的简化多边形 | 第31-35页 | 
| 3.3.1 牙模数据的分析 | 第31-32页 | 
| 3.3.2 牙模的裁剪处理 | 第32-33页 | 
| 3.3.3 牙模体外小组件的处理 | 第33页 | 
| 3.3.4 牙模降噪与删除钉状物 | 第33-34页 | 
| 3.3.5 牙模单个孔的填充 | 第34页 | 
| 3.3.6 牙模边界线的松弛 | 第34-35页 | 
| 3.3.7 牙模孔的填充以及简化多边形的完成 | 第35页 | 
| 3.4 牙模的参数化曲面 | 第35-38页 | 
| 3.4.1 牙模轮廓线的探测与提取 | 第35-36页 | 
| 3.4.2 牙模边界的编辑 | 第36-37页 | 
| 3.4.3 牙模的曲面拟合 | 第37-38页 | 
| 3.4.4 牙模参数化曲面的完成 | 第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牙齿的快速成形 | 第39-53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FDM快速成形系统工艺原理与构成 | 第39-42页 | 
| 4.2.1 HTS-200快速成形机的介绍 | 第41页 | 
| 4.2.2 快速成形机的技术参数 | 第41-42页 | 
| 4.3 快速成形的工艺参数 | 第42-44页 | 
| 4.3.1 成形材料的加热温度 | 第42页 | 
| 4.3.2 喷嘴直径 | 第42-43页 | 
| 4.3.3 厚层 | 第43页 | 
| 4.3.4 零件填充路径的宽度和轮廓补偿值 | 第43-44页 | 
| 4.4 快速成形的误差分析以及控制措施 | 第44-46页 | 
| 4.4.1 前处理误差分析与优化 | 第44页 | 
| 4.4.2 设备误差与优化 | 第44-45页 | 
| 4.4.3 成形加工误差与优化 | 第45页 | 
| 4.4.4 后处理产生的误差 | 第45-46页 | 
| 4.5 牙模的快速成形 | 第46-52页 | 
| 4.5.1 牙模成形参数的设定 | 第46-50页 | 
| 4.5.2 牙模的加工成形 | 第50-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